高一男孩沉迷网络怎么教育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一个有着代表性的现象:孩子沉迷网络。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空间。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对抗家长等事例也极为常见,这让家长们对孩子上网有许多担忧。作为家长,到底要不要限制孩子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妈妈的焦虑与无奈

2017年,我还在某高中做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一个叫小泉的孩子,她妈妈在某个中午找到我寻求帮助。小泉上高一,初中时他就喜欢上网,经常玩网络游戏。一个周末,妈妈加班回来,发现小泉的书本和笔都凌乱地散在桌子上,他却抱着手机在玩“王者荣耀”。妈妈怒火中烧,因为该班的班主任老师已经找她谈话了,说孩子最近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糟糕。妈妈生气地没收了他的手机,小泉很委屈地说:“数学太难了,我先玩会儿再写不行吗?”妈妈更生气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后来妈妈和爸爸商量把家里的网络断了,手机没收,好让小泉专心地学习。可是,小泉成绩并没有提升,反而从班级中上游一路下滑到了下游。最近,他甚至放学后不回家了,经常去同学家上网,为此父母没少批评、训斥他。但是,孩子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甚至开始逃课去上网。这天就是孩子逃课去上网,她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一起处理孩子逃课上网问题。可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呢?班主任便让她到我这来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

案例剖析

我和小泉的妈妈在办公室讨论分析了很久,跟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小泉的妈妈发现孩子作业未完成却在玩游戏,第一反应是玩游戏耽误学习,而没有看到玩游戏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意义。

小泉说“数学太难了,我先玩会儿再写不行吗”,可见,孩子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暂时遇到困难,或出于逃避的心理,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去排解压力。可父母不仅没有关注孩子上高中后遇到的压力,反而通过断网、没收手机等专制措施堵住了孩子排解压力的渠道,引发小泉更大的抵触情绪和对学习的消极态度,以致成绩下滑到下游。

这时小泉可能对学习更没有信心,同时还存在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的心理压力,所以越发想从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和精神寄托。可父母仍旧看不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只是一味批评、训斥,这使得小泉心门更加紧闭,甚至开始逃课上网,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上网问题上,可能也存在一些偏差,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许多家长认为上高中后学业更紧张了,玩游戏会耽误学习,所以坚决反对孩子玩游戏。再加上各种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不少家长一提起网络游戏就“谈虎色变”,甚至也反对孩子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是对孩子上网缺乏正确引导。有些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可是又对孩子缺乏合理的监管和指导,未告诉孩子如何看待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怎样文明上网、如何注意网络安全等。孩子缺乏引领和规范,常无法做到善用网络,文明上网。

三是对孩子上网实行高压政策。有的家长严格监控孩子上网,把接近成年的孩子当作小孩一样看管,严格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地点、内容等。如果孩子反抗,就像小泉的父母一样采取断网、没收手机等简单粗暴的干预措施,结果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增强、亲子关系紧张等状况,学业也受到影响。

那么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家长的网络观念不科学。对网络的态度和看法决定着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上网。如小泉的父母只看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殊不知网络对孩子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小泉的妈妈一看到孩子玩手机、进网吧,就只有焦虑和愤怒。如果家长不能全面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那就无法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

二是家长的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有些家长自己的网络素养不高,不擅长使用网络,或者上网就玩网络游戏、聊天,不能充分发掘网络的多种用途,自己不注意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就无法给接近成年的孩子树立榜样,也无法引领孩子善用网络。

三是家长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网玩游戏、聊天的背后可能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感、归属感、成就感等,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就会只看到孩子上网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压制孩子。

策略建议

在进行了以上原因分析后,我给她提出了一些参考策略。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舞台,网络文化也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娱乐方式和交往方式等。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以便更理性、科学地引导孩子上网。

首先,家长要辩证地看待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网络有其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自主学习。网上知识广博、资料丰富,有巨大的教育资料库。对孩子而言,不出家门就可以“遍访”名师,提高学习效率。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网络可以做到“有问必答”,而且“百问不烦”。

二是拓宽思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丰富等特点可以带领青少年冲出禁锢、狭隘、死板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拓展孩子的思路,培养孩子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突破常规、积极尝试,从而渐渐激发出个体的创新意识。

三是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沟通互动。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没有同龄人交流。而在学校里,紧张的学习使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沟通。青春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不愿向父母过多倾诉,所以通过网络孩子可以广交朋友,倾吐心声,参与社会问题讨论,发表观点与见解。适当的聊天,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增强互动交流。

四是满足娱乐需求,缓解心理压力。网络上的影视、歌曲、游戏、聊天室等娱乐资源,以其新奇性、自由性、丰富性和挑战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适度的网络娱乐能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同时,网络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是导致学习能力降低。过多沉迷于电脑、i Pad、手机的孩子读、写、算的能力可能会明显退化,还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的发展。

二是沉迷网络容易荒废学业。部分青少年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消耗在网上,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下降。

三是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发育。过多地使用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对孩子的视力、颈椎、肠胃等健康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四是网络垃圾弱化道德意识。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这种信息垃圾会腐蚀高中生的思想,污染其心灵,误导其行为。

五是可能影响性格发展。部分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同学、老师沟通,性格容易扭曲。

其次,家长对待孩子上网要有理性的态度和正确的理念。

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家长只有全面了解网络,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上网心态,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才能高屋建瓴地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网络与人、网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成才规划,而不是陷入“恐网”的心理状态。

家长需理性看待孩子上网。青少年由于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喜欢上网很正常,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家长对网络、网络游戏要有正确的认识,有时上网仅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网络游戏跟书籍一样也有好坏之分,我们不允许孩子看内容低下的书,但不能因此不让他看书,对待网络游戏也应如此。面对繁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很多孩子精神紧张、焦虑,所以适当地、有选择地玩游戏放松一下,未尝不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手段。“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本来就应该劳逸结合。

家长应鼓励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可以引导孩子把网络当成工具,当成百科全书,通过网络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网络本身并不神秘,也无可指责,关键是能否科学合理地为我所用。

再次,家长要学习引导孩子走出沉迷网络的方法。

家长可以从了解孩子网络依赖的心理成因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是改变孩子感知体验的需要。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感到放松、愉悦,可以获得认同感与成就感,所以孩子更愿沉迷其中。

二是帮助孩子满足成就和控制的需要。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专制,孩子敢怒不敢言,可在玩网络游戏时,孩子可能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威震八方的英雄人物,因而使得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自信和尊严,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三是给孩子爱和归属的需要。许多网络依赖的孩子都生长在单亲家庭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

四是帮助孩子完成人际交往的需要。有些家长只顾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挫、人际沟通不畅时,常会感到孤独,从而沉迷网络寻求慰藉。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时代家长,应该怎样提升自我,与孩子一起善用网络呢?

第一,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不断提升网络应用技能和水平。家长应勇于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不断了解电脑、网络的一般常识,学习电脑知识和上网技术,熟练运用网络,通过自己的上网行为让孩子了解网络的多种用途及其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给孩子做好示范。

第二,家长自己要合理使用网络,做孩子上网的引路人。网络时代对家长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家长自己不能适应网络时代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也无法做到善用网络。

第三,家长要同孩子一起文明上网。家长要提升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网络社会法治意识,平时要严于律己,文明上网,身先士卒作表率,使孩子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公约,一起约定上网时间、频率、内容、地点等,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孩子制定科学的上网计划,明确目标,避免无谓上网而浪费时间。还要培养孩子养成先完成学习任务再上网娱乐的良好习惯。

第四,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上网冲浪。了解孩子上网的兴趣,陪同孩子一起“冲浪”,一起感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快捷,这样既能起到监督作用,还能对网上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同时也可借机向孩子请教,这样父母和孩子就会有更多的话题,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第五,家长要帮孩子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家长要引导孩子提升信息选择能力,给孩子推荐一些优秀网站,鼓励孩子利用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让孩子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教育网站寻找资源,听专家和优秀教师讲课,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孩子制作动漫、开通微博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观点、学习网页设计等,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

第六,家长要注意提升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家长可在电脑上安装一些具有屏蔽过滤功能的软件,教会孩子主动提高网络防范意识。在网上注意保护自己和家庭的隐私,预防网络诈骗。让孩子谨慎对待网络交友,不轻信网友、不与网友见面。还要让孩子提高信息辨别和选择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来源的真伪,不信谣、不传谣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21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2-06-21 上午11:55

相关推荐

  • 孩子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重要吗

    孩子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重要吗? 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孩子的…

  • 怎样消除孩子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压力表现形式,孩子们在面临考试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这种焦虑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情绪、学习和表现,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消除孩子考前焦虑…

  • 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叛逆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叛逆期是指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权威、规则、家庭等开始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表现出情绪波动、自我中心、冷漠、反抗等行为。 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很多,以…

  • 不上学了可以吗

    不上学了可以吗?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再上学。对于这些人而言,是否应该继续上学,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否应该继续上学,应该取决于个人的情况…

  •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校本研修方案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学生厌学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情感波动和身心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校本研修方案,以确保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能够更…

  • 如何提高孩子英语成绩

    如何提高孩子英语成绩? 在现代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语言工具。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英语也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呢?方法如下: 点咨…

  •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模板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模板 随着幼儿教育的普及,幼儿园教师成为了孩子们最亲近的教育者。然而,幼儿教育的过程也是充满挑战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对于…

  • 原生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原生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原生家庭…

  • 天津戒网瘾学校

    天津戒网瘾学校:帮助孩子摆脱网络成瘾 天津戒网瘾学校是一所致力于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和家长的机构。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遭受网络成瘾的困扰。…

  • 不上学出来打工后悔吗

    不上学出来打工,是否后悔? 在我们的人生中,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我们获得未来机会的关键。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不上学,他们就可以打工赚钱,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