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下,各大中小学陆续停止线下授课,转为线上教学。
随着“神兽”的回归,小小的家里顿时被闹翻了天,不提宅家下的一日三餐、房间卫生、娱乐游戏,仅仅是学习这一项就已经让父母操碎了心。
王先生是位资深金融从业人员,疫情管理期间被限制在家,而女儿的学习辅导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本来以为凭借自己研究生的学历,辅导小学的女儿还不是手到擒来,但现实给了王先生重重一击。
在家的女儿与在学校的女儿完全是判若两人,上网课时不是左顾右盼,就是吃吃零食、鼓弄铅笔、本子,丝毫未曾投入到学习中去。辅导作业时也是磨磨蹭蹭,简单的一页习题也要花费大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稍不留意女儿就走神到了九天之外,即使王先生反复督促也都拖延到八、九点钟才能完成。一番辅导下来,王先生感觉比加班数个小时还要累。
“真的,这孩子玩心太重了,完全不听家长的话。我真的是被她气得头晕脑胀。”这是王先生对我的原话。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从心理学上去分析孩子调皮、抗拒、拖延以及拒绝学习背后的内在原因。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好奇和顽皮是孩子的共性,即使是表现再乖的孩子,也会有不顺从家长的时候,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抗和冲突会更为激烈。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于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不要以为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在5岁的阶段孩子就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认知,形成了基本的善恶价值观念;10岁的孩子更是有着一定的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将就面子,重视尊严,这些都是孩子在追求自我主导地位的表现。在面对上课和作业时,追求自由的孩子自然讨厌重复的机械学习,讨厌外界加诸的束缚,于是拖延和懈怠就成为了他们抗争的主要手段,而这也恰恰是孩子争取自主的一种表现方式。
其次,我们要分析家长面对孩子的“抗争”是如何做的呢?“作业写不好,明天出去玩不带你。”“写着玩着,看你啥时间能写好。”这是很多家长常用的语气和方式,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约束自我,完成学习任务。但同样的话听在孩子的耳中却有不一样的意味,很多孩子都是从家长的催促以及胁迫中感受到威胁,认为尊严和自由被侵犯,而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富有抗争精神的孩子会选择顶嘴、争执的方式去抗争。同时,父母的催促也会让孩子陷入焦虑,丧失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认知中将学习视作父母和家庭的任务,而非提升自己的手段,一旦这样的认知定位被确立,孩子就会愈发抗拒和抵触学习。
1、改变与孩子的对话方式
多数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时会选择催促和抱怨的语气,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如果你反复强调时间不够或是将孩子与其他同学作对比,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威胁、被控制,从而破坏孩子的自主感。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要学会调整说话的方式以及语气,改催促为建议,变指责为选择,比如在要求孩子完成作业时可以告诉他早点写完就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在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时轻声安慰,鼓励他慢慢来,再推算一遍。比起简单粗暴的禁令式或强迫式语言,这样的对话方式无疑更为温和亲切,给予了孩子辨别和选择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参与到自我行为的决策中去,从而有效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并能培育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自主能力。
2、给予孩子成就感
多数孩子抗拒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学习过程的枯燥,如果孩子不能从学习中发现乐趣和受益,即使家长反复督促也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做法的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家长要发挥引导作用,引领孩子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学习,去发掘学习的丰富内涵和乐趣,强化学习的正效能。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作为引导,如小故事、绘画等,让孩子可以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立短期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并设置奖励,通过夸奖、鼓励和奖品的方式去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将学习当作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家长也要能够认可孩子,不要以简单的否定和批评去扼杀孩子的选择的结果,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认同,孩子喜欢绘画就要鼓励他坚持,喜欢下棋就要认可他的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家长要在认可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自主学习就是孩子积极主动去学习活动的过程,对于低龄段孩童,家长要善于利用引导手段,培育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尊重孩子自主性,在设置行动方向的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选择和发挥空间,以此培育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