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到了青少年在青春期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包括早熟和晚熟的问题、神经性厌食症、肥胖和烟草问题等。#青春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青少年在青春期要面临的一大主要心理成长的挑战—自我同一性建立: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的冲突。
小梅今年13岁了,虽然周围的大人都说,你还只是个孩子,你多幸福、多轻松啊。但小梅却一点也不这样认为。
小梅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儿童了,他在学校和家里想要被被人尊重,在朋友那想要被喜欢,她必须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才能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认同。同时,她还要避免被其他同学或朋友冷漠甚至疏远,避免被其他同辈人取笑。因此她必须学会穿上适当地衣服、打扮上也尽力中和,不那么违反大人们的底线,又要存在着自己的小心机。她还要努力去预防自己变成一个坏女孩,不去接触那些让她好奇的图书、情感以及电子烟等等。
因此,小梅经常在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以及“我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些什么”。这两个问题将陪伴小梅整个青春期的过程。当然,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将面临这两个问题,最终是否能找到答案,每个孩子的遭遇都各不相同,每一种结果将面临不同的情况。本文的下半段将重点介绍。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这两个问题。
一、同一性的建立
这实际上要从我们大脑的发育开始说起。我们的大脑其实在妈妈的子宫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到达3-6岁的童年早期,大脑的发育最快。
到了青春期,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发育成熟了。杏仁核是负责产生情绪的部分。而我们大脑中的“额叶”却并没有发育成熟。额叶是负责理性思考、客观判断的部分。
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大脑发育的不平衡,因而就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更加的情绪化,更容易情绪不稳定。同时,因为青春期性激素的增加(雌激素和睾丸激素),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喜欢寻求刺激和冒险。
这种变化听起来非常的不好,但实际上是一种成长的必要准备。因为增加的冒险精神和情绪化,使得青春期的孩子获得了以后独立的勇气,和独自探索世界的动力。
而到达青春期后,因为青少年的大脑逐渐减慢了发育速度,大脑的思维模式逐渐固定下来,这时候就会进入一个修剪、塑形的过程,就会进一步变得不那么全面的接受学习全新的东西,而是专注于发展更加擅长的领域。同时,认知也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他们更加地擅长“假设”“逻辑”“推理”“变量”“联系”等等,因此,他们就逐渐开始接触人类的哲学问题,并最终走向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并最终要找到独立的自我,走向成年。
这时,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他们要完成一个叫做“自我同一性”的任务。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青春期的主要心理成长任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二、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埃里克森是最早注意到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出现“独立自我”的,青少年们想要更加证明自己的身份,想要找到人生的目标、以及生命的意义。他们试图给自己建立一个不同于他人,并且稳定、协调的属于自己的“人格”。
他们会在寻求自我人格的过程中,对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全面地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就意味着他们将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希望将自己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同时,青春期是一个从儿童向成人转换的关键时期。在不断扩展的社交圈子里,他们会不断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听话的孩子、优秀的学生、被尊敬的同学、受欢迎的朋友、被认同的“大人”、想独立的自己等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如何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要求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能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就造成了他们的角色混乱。同时也会阻碍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
因此,埃里克森说,整个青春期都是处在建立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之中的。前面说到的两个困扰青少年的问题,就是产生自这个冲突之中的。那么最终,青少年将如何应对这个冲突呢?实际上有四种结果。
三、青少年尝试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结果
青少年在青春期面对“建立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必然要面对这个危机,并作出抉择,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承诺。因为他们这时已经逐渐知道了,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因此在危机和承诺之间,他们一般会选择这四种方式来应对这个冲突:
1、同一性获得:在通过艰难的探索之后,青少年获得了他们的自我同一性。他们已经成功地探索及思考过,他们是谁和自己想做什么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已经确定了某种稳定、协调的,属于自己的“独特人格”。达到这种同一性阶段的青少年往往是心理最健康的,相比其他同一性类型的青少年,他们获得成就的动机更高,道德推理能力也更强。
2、同一性拒斥:在遵从父母或其他重要长辈的价值观基础上,青少年做出了同一性承诺,但却没有亲自探索,也没有经历各种选择的利弊,就已经形成了同一性。他们接受的是别人为他们做出的最好决定。比如,儿子进入家族企业,因为这是父母所期待的;而女儿决定成为一名医生也仅仅是因为母亲就是医生。尽管过早建立同一性,并不一定会不开心,但他们往往具有所谓的“强大内心”:他们认为自己是快乐地和自我满足的,他们非常需要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同,并且他们往往倾向于成为一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者”。
3、同一性延缓:在确定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之前,他们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各种可能。比如,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换各种职业、各种未来发展方向,并且他们的感情生活飘忽不定。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探索了很长时间,并了解了各种选项的利弊,但他们仍然还没有确定。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会因为无法确定而存在较高的焦虑,并一直存在心理冲突。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是充满活力和有魅力的,他们一直在寻求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虽然他们还在享受着这种不确定性,但只有经过一番努力后才能达到人生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不完成这一步而跨越过去。
4、同一性扩散:避免探索建立自我同一性,特点是对“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缺乏兴趣或优柔寡断。这一类青少年既不探索也不去思考各种选择。他们容易变来变去,从一种事转到另一种事上。他们似乎在享受着这种无忧无虑,但同时缺乏抉择的勇气,也损害了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实际上,长期来看,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社会性退缩的情况。比如,啃老族、三和大神、流浪者等等。
当然,任何青少年都不可能固定于其中的一种方式。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变化。比如,在同一性拒斥和同一性延缓之间的变化。一个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父母确定了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后来忽然会重新评价这个选择,并且进入另一种状态。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一性的确定要到过了青春期之后才能结束,也就是在20岁前后形成。
同时,建立自我同一性,很难受到家庭的帮助,因为青春期后,青少年为了独立的需求,反而要克服家庭的帮助。但这一阶段,青少年们却越来越依赖同伴和朋友,他们会和同伴之间形成亲密关系,通过将自己和他们的比较以及借鉴,将有助于让他们弄清自己要建立什么样的同一性。
所以,年轻时期的朋友,真是自己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