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长大叛逆女儿(青春陪你一起走)
有同事问我;怎样才能避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我哑然。
正如另一位长者告诉我的,人这辈子总会叛逆一次,要么青春期,要么高中大学,要么恋爱,要么婚后······遍观身边的人,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
尤其青春期的叛逆,更是让家长们“谈虎色变”。
我哑然,是因为我没有好对策。
也是因为,如李玫瑾所说,你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你不自知,总会在一些节点上暴露出来,青春期就是一个节点。
深以为然。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的问题,你很难用一个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说我有方法的话,那还是来自女儿小时所说的两个字“理解”。
那时她才上学,我和朋友聊天,说到现在的孩子种种问题,种种叛逆,她在人家走后,悄悄过来说:“妈妈,我觉得哥哥姐姐不是叛逆,是没人理解他。”
吾甚异之。
记住这句话到现在。
之后,再遇到与学生沟通的问题时,就更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早恋的一个孩子告诉我,她从小学一年级就做课外资料,周末在家和在学校是一样的,多少节课多少个10分钟班空,从来不让看电视,更别说《王牌》《快乐家族》之类的节目,看书只能看作文选,其它的书家长就会说是“闲书”,到初四的时候她一直在40名以后,根本考不上高中,而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假学”的状态,越学不好越报班做资料,想看的电视不能看,想说的话不能说,只好找个“同龄人”倾诉。
另一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我从来没责备他,慢慢沟通,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说从初二他就特别害怕老师找他谈话,因为一找他他就紧张,越紧张考试越有压力,越有压力越考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到自己家的时候,就特别注意。
一,要表示毫无条件地爱。
“爱你不是因为你学习好”——这个问题在她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解决掉了。一二年级,我们基本不会正面要求成绩,可以说我们都故意淡化了这个概念。但是必做的两件事是:考前准备和考后的试卷分析。
第一次考试,一年级的小豆包,刚上了一个月的学(因故国庆假期后入校)根本不知道考试的概念,我就给她出了几个题,告诉她要读题,填空,基本就是这些最常识的东西,到一年级升二年级的时候,我问她,需要妈妈为你做准备吗?她已经非常自信地说:不用,我又不是没有经验(当时真是笑翻了,考了两次试就敢说有经验),但是最起码知道她不怕这个东西,很好。
不在意成绩的家长真是不多。我也不是这种人,但我不直接问,我会侧面打听,在心里排序,知道她大概水平,降低期望。
考后分析试卷是她一直到初二我都在做的事,开始是我主动引导她哪错了,原因是什么,语气平和,没有责备,但会轻轻地表示惋惜,其实面对不该错的地方,孩子自己是最觉得可惜的,所以没有必要责备她。
到后来,她自己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也慢慢形成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别人对她的要求。
我从来没有用过奖惩来对待她的学习,只要答应她的事尽量做到,无论你考得好与不好——我要传达的是,考试是你自己的事,妈妈给你买的东西,做的好吃的,是妈妈爱你,与成绩无关。
但是孩子有时候会突然地没有安全感,就是她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问:妈妈我考不好,你还会爱我吗?大概是看了一些杨红缨小说,里面的小朋友的遭遇让她多了一些困扰。
我说,妈妈爱你,与成绩无关。
彼时正好经过一个常去的蛋糕店,我说,你看这个店的阿姨,我们从她在街上推着车摆摊,到现在店越做越大,不也挺好。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妈妈都爱你,只要你喜欢。妈妈怕的是,你本来有能力去学好习却不去学,怕你后悔。
我觉得她听进去了,因为再也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沟通不是说教,让孩子有共鸣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而来自父母无条件地爱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这个跟金钱和时间没有关系。也不是靠嘴说,你不说,孩子也能感觉得到;你说了不做,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懂,他们能洞察一切。
没有条件的爱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他不用去权衡,去索取,不会患得患失,只需向前,一无反顾。
这也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大厦将倾,啥也别说了。
二,理解万岁。
特别感慨这一点。成人也需要理解。
先说说孩子。
一直吧,比较顺。初三之前,成绩有起伏,但降下来也能很快再追上来。每年换班都
有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不成朋友的人也能做一个点头之交。对学习一直保持热情和兴趣。
但是到初四上半学期,成绩几次受到打击。几次沟通无效,她烦躁,我就停了。买了几本励志书,也没打开过,我故意在她面前看,她也没能多关注一眼。
我能做的,就是静悄悄地,别放声。给她时间和空间,慢慢调整。
上次居家学习,更进一步沟通是我俩受丁立梅一篇散文的影响,各自写一篇文章,感觉我们娘俩共同期待的是一样的,心还是一样的近;居家的要结束马上开学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问,要不要给你点建议。她白了我一眼,说,我心里没数吗?
好,我又一次噤声。
这次模拟考,她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位置。自信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话也多了起来。
说到了她的好朋友,一个在初二的时候恐惧考试,一个在初三的时候会因为压力晚上躲在被窝里的哭。
我说,你看,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低谷期,有的人早,有的人晚;但都需要自己走出来,别人帮不上忙。
她说,对,就像隔岸观火,隔靴搔痒。
好在,坚持下去,你总能走出来。走出来,就是升华。我说,她点头。
人生的路还有很长,我们能陪伴孩子的只能是一程;遇到的困难还会有很多,我们不能帮孩子解决一切,但给她底气,她就能迎难而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