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青春期不愿和父母说话了(青少年不跟父母说话是什么心理问题)
01
来访者吕女士非常苦恼——高中女儿小美不肯跟她说话了。
她说,16岁的女儿对亲戚朋友都是笑眯眯的,对父母的态度却总是板着一张脸,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为此,她砸坏了女儿的好几个门锁。
“女儿已经一年没跟我说话了。”吕女士泪流满面地说。
据吕女士说,一年前,她发现女儿的枕头下,有男同学写的情书。
看完后,很愤怒,就把情书拍照发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好好找那个男同学谈谈,让他不要影响自家女儿。
班主任跟男同学谈完后,男同学果真不再跟吕女士的女儿来往,并且把这件事告知了自己的舍友。
舍友为其打抱不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班里的男同学女同学都对小美有看法。
从此,小美就没跟吕女士好好说过一句话,要不冷嘲热讽,要不冷冰冰。吕女士用尽各种方法,都失败了。
女儿的态度,让吕女士伤透了心。
其实,不少青春期孩子像吕女士的女儿这样,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交友干涉过多,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导致孩子对父母不信任、对抗。
再加上,事后父母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简单归结于“孩子不懂父母的好”“孩子进入了叛逆期”,这更让孩子对父母失望,进而关闭心门。
02
初二的小磊,不仅不愿意跟妈妈说话,甚至一看见妈妈的脸,心里就莫名压抑。
小磊家,属于“丧偶式育儿”,爸爸长期在外,妈妈单独带娃,从小对小磊照顾得格外多,不是怕他瘦了,就是怕他被小朋友欺负了,导致小磊独立自理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受损。
初中本来要住宿,结果去了一周,无法适应,只好回家。
回家后,妈妈更加关怀备至、嘘寒问暖。
可妈妈越这样,小磊越觉得烦,越不想见到妈妈,不想跟妈妈讲话。
他无法说出自己到底怎么了,就是见到妈妈关切的脸、听到妈妈担心的声音,就很烦、很压抑,只想关上门,去打游戏,让自己清净一下,心情畅快些。
其实,父母把孩子一直当小孩子,当成“附属品”而非独立的个体,过度的爱,挤压了孩子自由、独立发展的空间,致使孩子的自我、社交技能、情绪调节能力受阻。
当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不行,会很受挫,容易退回家里。
此时,妈妈觉得自己要更爱、更关注孩子一些。
而这些爱与过度关心,使得孩子自己的空间变得更小。
这让孩子心理很压抑,想要推开父母,让自己多一些空间。
03
初三的小孟,他只想每天躺着、睡觉、刷刷手机,不想吃饭,也不想做任何事情,更不想跟父母说话。
当他躺着时,妈妈会说:你一天天就只知道玩手机,吃了睡睡了吃。
当他晚上睡不着时,妈妈又说:你就是一天天玩手机,日夜颠倒。
当他刷手机时,妈妈肯定会说:一天天抱着手机,手机是你的命啊。
当他不想吃饭时,妈妈会说:一天天抱着手机,手机能当饭吃,是吧!
当他拿起书时,妈妈又冷嘲热讽:你就会一天天的装装样子,怎么不去玩手机了啊。
当他忍无可忍冲妈妈发脾气时,妈妈肯定又会说:一天天玩手机,还长出息了,还会跟父母顶嘴了。
最后,当他气得把妈妈赶出房间,锁上门时,妈妈痛心疾首,觉得小磊网络成瘾。
有时,青春期孩子嗜睡、无力、兴趣减低、失眠、社交回避等,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当父母未意识到孩子是出现情绪障碍,依然按照正常孩子的标准去强迫孩子,指责、批评、羞辱、嘲讽孩子。
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沟而不同,更加抑郁,更加回避与父母的沟通。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关键是没有和父母建立融洽的亲情关系。”
父母一些自认为是爱孩子、保护孩子、教育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受不到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