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在我日常的咨询工作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困扰,很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要不然就跟父母越来越对立,要不然就不跟父母沟通,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干着急没办法,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做父母越来越难了,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

其实并不是孩子有多么难教育,而是现在做父母的很多没有跟上这个时代,没有意识到今天时代的孩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个时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追求的是温饱,后来追求“小康”,所以大家的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过去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基本都是打骂,孩子也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心理需要就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当今时代出生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阶段,因此对心理需要的满足尤为明显,而做父母的基本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现在物质需要满足了,但是心理上仍旧停留在“物质”阶段,所以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在忙着工作挣钱,只能让他们有吃有穿有钱花,而且很多父母内心就匮乏,根本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需要”,更别提满足了。

所以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本质上就是孩子成长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心理需要是什么,心理需要都有哪些呢?

“需要”指的是人的生存、成长、发展所必须要满足的要素、条件,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是肉体生存、成长必须的要素,人除了肉体还有精神心理,人的精神心理也如同身体一样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心理的成长就要满足“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具体包括:

一、生存需要与存在感需要

这里的生存需要指的是心理上对于自身“生存”的确定感,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讲,生命非常的弱小,完全依赖于养育者的保障,尤其是母亲的保障,一旦婴幼儿过早与母亲分离,更换了养育者,虽然新的养育者可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但是心理上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存恐惧”,因为婴幼儿没有意识,只有本能的感觉,无法理解“会有别的养育者来保障自己”,所以一旦脱离了母亲那种熟悉的感觉,就会觉得失去了生存保障,就会产生不确定感,即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少,比较极端的是那些刚出生就被送人的、遗弃的,满月之后送给老人、保姆带的,更多的是孩子还不满一周岁母亲就外出工作、深造之类的,长时间与孩子分离,都会导致孩子产生生存恐惧,未来成年之后内心也是充满了恐惧,极度害怕分离,接受不了失去,容易导致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

还有存在感,刚出生的孩子,其精神心理也是很弱小的,存在感不足,所以孩子需要母亲的陪伴,需要妈妈与婴儿互动交流,当婴儿发出的信息,得到了妈妈的回应,婴儿才能够确定自己是存在的,反之就会造成存在感差,轻者造成内心孤独感强烈,容易抑郁,重者造成孤独症。

二、接纳与认可的需要

人是群体性生存的,因此个体对群体是依赖的,所以每个人类个体与生俱来地就会追求得到群体的接纳与认可,当然我们今天的群体首要的是家庭,所以孩子首先追求得到养育者的接纳认可。当然,个体要想被群体接纳认可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个体要有价值,二是个体要遵守社会普遍规则,但是对于婴幼儿,养育者必须要无条件接纳认可,因为婴幼儿的弱小,根本没办法满足这两个条件。

只有得到了父母无条件接纳认可的孩子,才能学会无条件接纳认可自己,才能形成自信的性格,否则的话就会形成自卑的性格,而自卑对人的影响和困扰非常之大,会困扰人的人际关系、婚姻情感、事业发展,严重者导致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现实的家庭中,这种情况非常之多,比比皆是,很多父母自身比较自卑,所以也根本不会接纳认可孩子,都是经常性的否定、指责、贬低,与别人做比较,有不少家长因为自己没有上成学,有很大的遗憾和不甘,或者自己人生不如意,往往就寄希望于孩子,对孩子期望非常好,一旦孩子哪里做不好就各种指责否定,由此导致孩子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三、安全感需要

安全感即内心感觉到安全,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者环境变化的时候,内心是踏实的、安定的,不会轻易感觉到恐惧、担心 、害怕。

安全感的建立是依赖于养育者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的,一般来讲,父母感情和睦,家庭温馨,对待孩子有耐心,不打骂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建立的比较好,反之,家长脾气暴躁,非打即骂,家里经常吵架打架,或者过早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离婚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无法建立。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胆小怕事,敏感多疑,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容易焦虑,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四、爱的需要

什么是爱?现在很多孩子都觉得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但是做父母的又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赚钱给孩子花,这不是爱孩子吗?

其实真正的爱是指:“我愿意无条件地满足你的需要”,这其中的“愿意”和“无条件”,现实中很多父母其实是做不到无条件满足的,有时候也不会痛痛快快的满足孩子,会跟孩子讲条件,不满足孩子的时候还会训斥、指责孩子,因此看似孩子得到了物质的满足,但内心并没有感觉到被爱。

更为重要的的是在情感层面,家长不会理解孩子,不能同理孩子内心的情绪感受,经常是指责、批评、讲道理,导致很多孩子内心苦闷、压抑。

缺爱的孩子,容易早恋,而且很容易因为情感的挫折而陷入痛苦之中,甚者发展为抑郁症。

五、“做自己”的需要

所谓的“做自己”就是发展出独立的人格,能够自我负责,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咨询中发现,很多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往往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让孩子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控制,导致孩子的人格没办法发展成熟,或者就一直处于依赖,要不然处于挣脱控制的状态中,也就是一辈子都在对抗,挣扎在想做自己,但又做不了自己的痛苦中,成年之后,人生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活的很痛苦。

所以,我经常呼吁,今天这个时代做父母,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成长自己,自己首先做一个心理成熟的人,要了解和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明白孩子的心理需要在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09 下午12:11
下一篇 2022-06-09 下午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