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你就能怎样怎样!”多么熟悉的配方,多么家常的教导,多么经典的味道。
一副只要足够努力,那么未来可期的模样。
生活中,这句话几乎是万能的!它似乎可以包罗万象,可以装进人生想要的一切。
“只要努力,你期末就能考出好成绩!”
“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上省重点高中!”
“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个985,211!”
“只要努力,你就能读研读博!”
“只要努力,你就能在工作中被领导器重!”
“只要努力,你就能挣很多钱!”
“只要努力,你就能过上想过的生活!”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家长和老师的这些话长大的。等这些孩子们长大了,也会重复着这些“真理”,来语重心长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或学生。
但有谁想过这貌似千真万确的话,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你心里就从来没产生过疑问吗?
首先,说这话的初衷是好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努力,但不得不说任何好的初衷并不能代表就能达到目的。
请扪心自问,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及格,真的是我不想努力造成的吗?而上学时,经常名列前茅的成绩,真的是我比大部分同学都认真努力的结果吗?
在主观上,谁不愿意努力,谁不知道努力,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可就算班里每个学生都同样努力,最终也只有一个第一名,也总有倒数第一名。
最典型的就是国内的家长们,既然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并不是逼着孩子努力学习,而是应该自己努力学习,然后考个清华北大。
最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都在1000万左右,而每年全国考生能考上985或211的不超过5%。
全国高等学校共有2879所,其中985院校仅为39所,211院校包含985院校仅为116所。985院校数目在全国高校总数中的占比仅为1.35%,211院校在全国高校总数中的占比仅为4.02%。
再来看北大每年本科招生3000人左右,清华每年本科招生3300-3400人左右。
请问你当年真的是因为不够努力,所以考不上清北的吗?那为什么你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可到了孩子这儿,就非得努力考个好大学,是因为你相信奇迹的力量吗?
在一期《圆桌派》上,30岁的蒋方舟这样说:“你必须要么就非常非常努力,要么就非常非常聪明,你才能勉强过上一种平庸的生活。”
非常非常抱歉,这话听起来如此残酷,确实让人泄气,但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可没人会这样告诉你。“成功学”太流行了,造成了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错觉。“毒鸡汤”喝多了,就没有人会怀疑真实性了。
大家更愿意相信是自己不够努力,才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更愿意承认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就算你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了,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当一个人只有努力这一点点资本时,往往意味着盲目和迷茫。甚至经常是你越努力,离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越来越远。
我的一个同学,从小学习很轻松,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成绩也是远超重点线。直到高一期末仍稳居班上前五名,但转折就出现在高二的文理分科。她很喜欢语文,时不时能考到全年级第一,英语也是不错的。但她爸爸是工科生,在那个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她爸非常固执地去学校把她喜欢的文科班改成了理科班,还非常严肃地告诉她:只有学理科才能学到东西,学文科等于什么也没学。
结果可想而知,19岁那年她很努力,但很吃力地才勉强考上一个普通专科,然后很枯燥地过完三年,22岁那年毕业后回到父母工作的国企上班,一辈子很努力地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程机械专业,直到40岁那年企业裁员下岗。
有多少人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然后只能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生而为人,能改变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和关系,几乎都不是靠努力得来的。
健康灵活的身体,美丽姣好的面容,智慧聪颖的头脑,卓尔不群的天赋,出类拔萃的才华,温馨快乐的家庭……有些东西好像很多人都是与生俱来的。
善良慈爱的父母,心有灵犀的爱人,聪明可爱的孩子,用心传道的师长,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意相通的伙伴……很多关系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所以没必要为了那些即使很努力也做不到的事而沮丧,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那些没有努力就已经拥有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