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5岁男孩的家长,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的感觉。
孩子梗着脖子跟你顶嘴,一句服软认错的话都没有。
气氛被烘托到了你不打他一顿都对不住他那么“宁死不屈”,于是那一巴掌就不负众望地打了下去。
但是,我认为,如果家长能控制住自己就尽量不要动手。
为什么呢?
动手之前我们要想想我们“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教育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记住,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是你一旦动手了,孩子就觉得他已经受到惩罚了,我们两不相欠了,他就不会真的去反思自己做的事情到底哪里不对。
而且他也知道你的底线了,大不了就是挨顿打,我是你的孩子,你还能真打死我不成?
而且,这件事对亲子之间的感情伤害还很大。
打孩子就完全变成了大人自己的情绪发泄。
所以打孩子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很高,但是见效很差的方法,怎么想都不划算。
那家长在孩子犯错以后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有一个方法叫不怒自威。
不怒自威就是说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你就盯着他看,看上一分钟,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叫长目光。
长目光的含义有很多,比如警告和威胁。
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孩子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了。
这种方式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旁边有人的情况下,孩子也是要面子的,所以用长目光去警告他就够了,不需要再有其他的动作。
如果是在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的情况下,冷静之后你就要让他解释一下他为什么犯错。
比如妈妈说过不要在床上吃零食,你为什么还把零食拿到床上?
凡事必有原因,无论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你都要引导他说出来这个原因。
刚开始孩子肯定是抗拒的,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就会发现你是有诚意的,你是真的想听听他的想法。
孩子一旦说出了原因,你就要帮他分析,孩子哪里做得不对,而且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对的。
这才是一个教育的闭环。
有情绪可以事后跟爸妈讲,但是不能当着很多人的面随意的耍小性子。
如果是家长不对了也不能双标,也要跟孩子道歉,比如你有时候一忙起来可能就忽略了他。
这样来回沟通几次,孩子就明白了,只要你的眼睛盯住他看,他就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当了。
但是如果你去打他,他是不会给你正面的回应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还是要做到不怒自威,越是剑拔弩张的时候家长越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爸妈很有威严,但是懂得克制。
慢慢的他就明白了,这样等他长大以后,也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也会学会克制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