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问题孩子多年来的探讨研究,刘伯伟教授发现:80%的问题孩子后面都存在着问题父母,问题父母是产生问题孩子的基础性原因。并成功探索出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即:思维力短缺。并且针对造成孩子思维力短缺的原因,刘伯伟教授又成功归纳总结出影响孩子思维力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并详细列出了四个方面的18个主要因素。
No 1 不想思考—孩子对作业的价值认识不足
(主要因素11)
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唤醒和开发自己内在的最大动力和智慧。孩子做作业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提高智力素质的核心基础。孩子能够标准化、规范化、正确化地完成作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思维力,还能让孩子心情愉悦,充满自信,拥有成就感,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孩子做作业时,如果态度不端正,应付草率,就会出现“看到作业就心烦,写起来作业就意乱,完成作业后还会灰心丧气”的情况,孩子就容易失去自信,无法获得成就感。虽然孩子付出了同样的辛苦,得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这样孩子就会厌倦学习,不想思考,容易产生问题孩子。
比如: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他们看到作业就会心烦,为了不做作业,甚至采取一些手段,找一些借口来敷衍作业。
刘伯伟教授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一个小时内能喝8次水,去2次卫生间;还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边吃东西边完成作业;个别孩子,为了逃避做作业,去一次卫生间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不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No 2不想思考—父母给孩子传递过多的负面信息
(主要因素1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接收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作为父母,要尽量多给孩子提供正能量的信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知道,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是一种资产,对孩子一生都有帮助。
父母不要给孩子传递负面信息,因为负面信息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不良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就是一种负债,孩子早晚都得偿还,甚至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并且负面信息还容易让孩子焦虑、彷徨、悲观失望,甚至幸灾乐祸,不想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妈妈,平时最擅长传播邻里之间的是非,并且在搬弄是非时,从来不回避孩子。她的女儿从小就听妈妈对别人的指责、抱怨和攻击,并且也学会了妈妈的做法,以至于从上小学开始,就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搬弄是非,自己遇到不顺,总是指责、抱怨和攻击他人,自己的笔不小心掉到地上,她也要对邻座的同学指责一番。当别人遇到不顺时,她总是幸灾乐祸。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都在寻找是非,不停地发表不公正的评论,她还有心思学习吗?
No 3 不想思考—孩子过分沉迷于网络
(主要因素13)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很多重要的人生指标也会形成,如:兴趣、爱好、性格、人生观等。家庭教育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教育,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在陪伴孩子期间,要尽量远离电视和手机,并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让孩子对电视和手机产生依赖。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双重标准,一边要求孩子少上网、少看电视,一边自己随意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容易让孩子内心不平衡,不认可父母的管教。
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对电视、手机产生依赖,就容易形成网瘾,就容易出现“轻则对抗父母,重则打骂父母”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对其它问题就不想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电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陪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是生活常态。当自己忙的时候,更是把电视、手机当保姆,让孩子坐在电视机或手机旁,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伤害了孩子的眼睛,还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孩子对电视、手机一旦产生依赖,就不愿意再涉及其它的事情,这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