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件挺功利的事。罗翔在视频里说,多读些无用的书,人生才能更丰富起来。可是换到小孩子身上,家长怎么也不能接受他读些无用的书。
对于孩子,什么是有用的书?
恐怕家长们也回答不好这个问题。但目的是明确的——读书要提高成绩。
于是,孩子的书房里最多的是各类教学辅导书,学习资料书,其次是各类科普书,知识书。现在语文不好学,各类扣着大语文帽子的书也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书架。
不过终究会有一块地方,是留着摆放孩子自己喜爱的书的,哪怕是米小圈,查理九世,或是漫画之类。这些书在家长眼里不是好书,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恰恰相反,他们把这些书当宝贝一样。
有个故事我讲了很多次,白岩松在一次活动中被问到,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什么书?他回答说是新华字典。因为字典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字,懂了更多的字,才能读懂更多的书。你看,名人看问题就是与普通人不一样。道理不就是如此简单吗?
再回到开始时的问题,最有用的书,在我看来永远是工具书。以前高中的时候,我买过一本英语词典,因为那本词典太好了,所以同学们都来和我借。以至于都要排队,类似于现在的预约制,经常一天下来,我自己也找不到书在谁哪。他们问我是哪买的,也想买一本。我说这是我寒假去天津时逛书店时买的。他们露出了很难过的表情。
后来我这本词典几乎变成了班级的公共用书,还有一位细心的同学给我的词典包了一个书皮,可是仍然没有逃脱掉页的命运。那一年我们班的高考英语成绩还不错,我一直觉得我的词典功不可没。
现在由于网络和手机的便捷,工具书越来越受到冷落。孩子们也养成了什么不会查手机的习惯。但网络是个染缸,不靠谱的知识太多。分辨也有难度,小朋友更不懂了。学了错误的知识,以为是正确的。这对学习的影响,比改正一个坏习惯都难。
工具书就是一块净水。白字黑字印在书上的知识,总是会给人踏实的感觉。这就像签一份保证书,你把你的名字打印上去没人会信,手写下来,才算做了保证。
今天的世界,网络信息流转程度是以亿为单位的,没有什么热点是永远的,只是蹭流量是不变的。从庞杂的信息网络中获得有效的知识,花的精力与时间其实是巨大的。
相对来说,翻一翻字典,看一下词条下的解释与说明,怎么说也是更省时间的办法。可是总有人觉得百度一下更快,你看,当你在搜索框输入一个词之后,跳出的搜索结果永远是“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00000个”。你以为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想到的,岂不知已给自己找了更大的麻烦。
可能你自以为聪明地说,第一条最靠谱,大数据时代嘛。你以为大数据是什么?只不过把想让你看到的放在前面。然后大家都自以为是地点击前面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大数据。大数据以人为转移、变化,但大多时候,这并不代表事实。
而且我告诉你,读工具书最长知识,你读任何书都要把书读完才能自我感觉一下,我从书中学到了什么。工具书则不,你随便翻开一页,随便扫视一行,保证读下来就会有长知识的感觉。屡试不爽。
这是我没事就翻《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时的真实感受。 发现每一行字里都有我不懂的知识。学无止境这个词在翻字典时就不停地从我脑子里冒出来。
上面说的两本字词典是学语文必备的。可以从小学用到高中。再告诉你们一个大发现,字典的附录是宝藏。比如说家长们都爱给孩子买一本中国历史年代表什么的。有的还做成了墙书。我告诉你,《现代汉语词典》后面的附录一的“我国历代纪元表”才是最靠谱的。要多详细有多详细。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墙书强多了。
再比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后面的附录二和三。古代汉语语法简介、怎样学习古代汉语,比大多数讲古文学习的书都要强很多。但我估计就算你买了这个字典,也不会去看附录的。
但附录确实是个宝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