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最近几年,由于社会内卷严重,很多孩子染上了网瘾,有的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有些直接跳楼自杀。

有些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帜,虐待孩子,甚至伤害孩子的身体。

孩子有什么错,错的是我们的父母。

很多孩子内心承受的痛苦,我们家无法想象,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深深反思。

也许你会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其实这是最大的谎言。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深度剖析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避开养育孩子的坑,告诫父母正确爱孩子的方式。

本书作者武志红,是一名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

阅读后,我觉得自己好像被疗愈了一遍,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01、错把孩子当做“自己”。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自己做标准来揣测他人,把他人当作“自己〞。

父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表现出三种最常见的情形:溺爱孩子,把焦虑转移给孩子,控制孩子。

举个例子,妈妈小时候由于家庭贫穷,经常缺吃少穿,内心非常渴望有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长大之后情况变了,家里条件改善了许多,吃穿已经不成问题,但是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小时候的心理状态,于是,她揣测自己的女儿也跟自己当年一样。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她会不断地给自己的女儿买很多吃的、穿的,哪怕买了很多,她也不觉得满足。

有些父母,小时候不断受到自己父母的拒绝,于是他们不想相同的情况发生在子女身上,如此以来,当孩子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他们会“有求必应”,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纵容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溺爱孩子等于毁了孩子,因为孩子会在我们的溺爱中变成“目空一切”的“小霸王”“小皇帝”,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模样,结果可想而知。

咨询师袁荣亲把溺爱分成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他们把爱理解成为孩子做安排。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成长权利的剥夺,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大程度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他们在身体年龄上是成人,心理年龄则处在幼年。

把焦虑转移给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承受很大的焦虑,由于他们自己无法解决内心的焦虑,就只能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比如,自己工作不好,就经常对孩子耳提面命,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

也许你会说,这样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对?

其实,这就要看你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了,有的父母眼里只有分数,并且只用分数来判断孩子的价值,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孩子背负很大的心理负担,难怪有的孩子会为了分数不理想跳楼自杀。

控制型父母,则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安全感,他们在控制孩子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控制感。

总之,不管是哪种型号的父母,都是因为内心小孩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心理的需求用物质满足不了,要改变父母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要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02、重新养育内在小孩,才能拥有的富足生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是我们内心的意象。

用句简单的话来说,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模样,我们看到的小孩就是什么模样。

作者在带领学员做“触碰你的内在婴儿”练习时,就发现不同的人内心小孩有不同的状态。

总体来说分成四类:快乐满足型,冷漠缺爱型,哀伤恐惧型,恐怖怪异型。

我们的内心小孩之所以千差万别,很大原因是由于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导致。

快乐满足型,在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亲密融洽;冷漠缺爱型,父母很可能经常忽略对他们的关心;哀伤恐惧型的人,有可能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童年遇到令人哀伤的事;恐惧怪异型,有可能受到父母的虐待。

总之,内在小孩反映的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心理学主张,先处理好自我关系,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可见,我们要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必须先修复自我关系。

在跟着赵安安老师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练习与内在小孩相处,这种方法非常疗愈。

具体做法是,先想象出自己的内在小孩,然后对内在小孩说一些话或拥抱它,安抚它,让它在爱的包围中逐渐成长。

譬如说,你是一个缺爱的人,那么你就要对内在小孩说,我爱你,我时刻都陪着你,没有人会伤害你,我会保护你等等温暖有爱的话语。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自我攻击的人,那么你要经常对内在小孩说,你已经做得不错了,没有人能十全十美等等。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内在小孩的练习,方法就是你希望父母对你说什么话或者用什么态度对你,那么,你就要对内在小孩说希望听到的话,用你期望得到的态度对待你的内在小孩。

经过反复练习你同自我的关系,会变得非常融洽,这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富足生活。

03、对子女既要“分离”又要爱。

心理学认为,健康的关系要有边界感,没有边界感,我们往往容易干涉他人的生活,或者说我们的生活会让他人插足。

在家庭生活中最健康的关系是,以夫妻关系为中心,其他关系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

原因很简单,我们和伴侣处好了关系,我们的父母不容易插足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干涉的生活上。

但是,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夫妻,往往到本末倒置,他们要么把子女放在第一位,要么把父母放在首位,夫妻关系则晾在一边。这样的处理方式,婚姻关系难免会受到极大挑战。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对子女总是不放手,想把他们“保护掌控”到老,那样做只会害了他们。

从某方面来说,过度保护和掌控的父母其实非常自私,他们由于自己内心的需求没被满足,硬生生地把这种缺失转移到子女身上,爽了自己,苦了子女。

当然,“放手”“分离”并不是让我们对子女不管不问,而是让我们有原则,有边界地去爱他们。

爱子女,不溺爱子女,也不掌控子女,更不要外加条件。

在书中,对作者的一个观点深以为然,在他看来,网瘾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网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孩子们的“安全岛”。

现在社会竞争相当激烈,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孩子们除了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还要忍受父母不爱或不理解他们的痛苦。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说有对父母想生个男孩,因为已经生了一个女孩,结果又生了个女孩,于是父母把小女儿寄养在外婆家,打算再去生一个。

这个女孩由于想得到父母的爱,只有拼命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博取父母对她的爱,本来她的学习非常好,但是在一次意外事故发生后,她的学习一落千丈。

这时,这个女孩利用成绩来获得父母爱的愿望也随之破灭,她只能把爱的需求寄托在网络上,于是她迷上了网络。

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上演,很多父母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把责任推在子女身上,认为他们不争气、不听话,甚至觉得,子女太没良心,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他们却不懂得感恩。

事实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出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子女,然而,又有多少父母能够反思自己的不对。

04、写在最后。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教育不是掌控,你应该掌控的是自己,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掌握。

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焦虑只会让孩子背负更重的心理负担,负担太重,孩子远行不了。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溺爱等于变相杀害孩子,让孩子有节制地生活才更重要。

作为父母,让我们多多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我们经历的遗憾和错误,再次发生在孩子身上。

家,是孩子感受温暖的所在,不是伤害孩子的冰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02 下午7:40
下一篇 2022-06-03 上午8:45

相关推荐

  • 如何正确的给孩子使用手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手机已经深切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比几十年前和现在,一部手机可以囊括了以前的电视机、收音机、随身听、电话、报纸等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同样的…

    2022-06-08
  • 从任性到韧性心理健康

    从任性到韧性心理健康:一个认知革命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认识深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

  • 学好基本功才能学会一件事

    萨克斯是一个很好入门的乐器,所以现在也有好多的成年人都在踊跃的去学习萨克斯,不光是孩子为了增强一项技能开始学习。那么就有人会问了,成年人想学萨克斯大概需要多久就能学会呢?学会需要一…

  • 如何对待网瘾网瘾少年视频

    如何对待网瘾网瘾少年视频 网瘾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学生来说,网瘾的影响更是深远。网瘾不仅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学业和社交生活造成严重…

  • 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父母对孩子心理健…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实上,在日前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透露,网络成瘾是我国…

  • 对孩子有必要做心理健康教育吗

    对孩子有必要做心理健康教育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育孩子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必要。那么,对孩子有必要做心理…

  • 孩子在假期怎么提升语文成绩

    暑期伊始,很多家长朋友都加入到为孩子报这班那班的行列。 各类辅导、特长班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最终浏览一圈下来,却依旧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为孩子选报什么班才合适。 麦咭近期也常收到家长发…

  •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我不想去上学”,想必这句话很多父母都不陌生,从自家孩子嘴里听到过,然后父母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当回事,觉得孩子只是说说而已,该去上学还是得去;有的二话不说一顿打,…

  •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标准

      做为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健标准是什么呢?现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

    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