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好父母不吼不叫》

每一位父母,特别是中国的父母,怎么样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好,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道难题;这是个“伟大工程”、又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近两天读了高山先生编著的《好父母不吼不叫》,结合自身两个小孩(一女一男)的成长经历,深有体会,现总结几点,供为人父母者多探讨。

育儿心经:《好父母不吼不叫》

孩子为什么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家中有小孩子的,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在他(她)三岁以后,逐渐有个人意识后,就开始与父母之间存在“分歧”,父母说什么,孩子总会有不同的声音表达;父母要孩子做什么,他(她)不按父母教育做,甚至有特异行为或逆反行动。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这种现象会更普遍。

当父母遇到这样的言行时,很多父母会火上“脑门”,情绪上头,“火力”应对; 认为孩子 “不孝”,不受教,逆反,心想:老子管孩子都是为你好,老子不信就压不住你;于是“火力”迸发,对孩子大吼大叫,严重的被“武力”解决。最后的结果, 孩子憋着一肚子气,嘴上说“好”,”服气”, 心里却是千般不服,万般不爽。

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一)多沟通,多了解孩子

父母 与 孩子是代际关系,从对人世间的体验与认知来讲,父母是先行者与探索者,孩子是继承者与创新者,所以两代人之间对世界的认知思维与体系是不同的,孩子从有自己的思维意识那一刻起,他(她)的思维不可能与父母做到同步。思维影响言行,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切冲突的关键所在。因此,遇到孩子的事情,父母要心平气和,先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先充分了解孩子,你才能更好地引导与教育孩子,并让孩子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要能做到与孩子的静心沟通,父母的情绪修养很重要。父母的修养也会影响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对着干”,也是一种成长!

(二)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攀比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多优秀; 你看你,怎么样怎么样,差得那么远…….” 诸如此类的比较,更易于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 ,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阻碍孩子今后的成功。

另外,一些父母在孩童时代可能遭遇过不幸,或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遗憾,所以希望孩子的成长弥补自己的遗憾,功利心理太强,所以热衷比较。孩子在”竞品”中获胜能让父母的心理平衡,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如果严重的话,孩子认为自己只是工具,而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给予的爱与呵护。孩子希望的是换位思考、温柔对待、正确引导。

(三)尊重世界多元化,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是多元化的,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东西存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天赋,禀性等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特长,智商、情商、逆商、家庭条件也各不同,所以孩子成长的经历,社会境遇不同,今后能达到的高度也会不一样。

所以,父母要站在世界多元化的高度,放大格局,去包容自己的孩子“不完美”的地方;既要积极教育,正确引导,也要顺其自然,多欣赏孩子的长处与优点,温情关怀并妥善去填补或规避孩子的缺点,不失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做孩子的“引导者”,不做孩子的“代替者”

近些年,“啃老族”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名词,倍受关注,孩子”啃老“也成为无数父母心中的痛;有些专家作过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形,很大程度上还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从小太溺爱孩子,凡事包办,很多孩子应该从小就要自己承担的事,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几乎全部自己代劳了,小孩从小缺少实践锻炼,理论型的“低能儿”,行为“侏儒儿”频频出现,成年了,还没有适应社会的自立、自律的基本能力,缺乏自信,依赖父母一辈子,永远生活在父母的荫蔽之下,可悲可叹!

以上是我读了高山先生《好父母不吼不叫》这本书,结合个人的一些感受和社会实际,作简要的论述。在育儿育女的路上,天下父母,任重而道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30 上午10:29
下一篇 2022-05-30 上午10: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