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的妈妈最近有些心烦,原因是一向乖巧的女儿变得她好象都有些不认识了。当然女儿还是那个女儿,就是不好管了。
小雨
怎么了?
以前小雨的衣服都是妈妈带着一起买,妈妈帮着选几件既符合年龄、又不是太夸张的款式,让女儿从中挑自己喜欢的。但现在女儿一点也看不上,非要选一些在妈妈眼里不适合学生穿的衣服,还说她“老土”。
女儿说:“我就不喜欢那些!”
因此,母女俩闹得很不愉快。
在报兴趣班上,从小女儿都是听妈妈的安排,学弹琴、舞蹈。但最近却流露出厌烦情绪,说自己想学滑板,父母说这个没什么用,也很危险,会摔着的。
小雨跟他们争吵,说:“我不喜欢的你们老让我学,我想学的你们偏要反对!”父母说:“我们也是为你好呀!”小雨还嘴说:“我才不需要呢!反正我不喜欢。”
小雨一直有自己的零花钱,零花钱该怎么花,父母以前也给她讲过。最近妈妈发现,她经常会偷偷买些不健康的小零食,说了也不听。
小雨的父母一向呵护女儿,也知道尊重孩子,虽然感到孩子的变化让自己很不适应,也很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但他们没有强迫孩子非要听自己的,也没有责骂孩子。
两个人私下里叹气,还回忆起小时候孩子的乖顺听话,放学回来就写作业,开家长会时被老师表扬,生活方面也听妈妈的安排,嘴巴甜甜的,就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现在发生了新情况,爸爸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就想到了去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咨询师告诉他们,其实孩子在一、两岁时,就会说“不”了,年龄再大一些,会通过自己的选择,来确认她的自我,以此来区分她和父母不一样,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认同感。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主要任务是建立“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简单的说就是“我是谁”或者“我希望成为谁”,是在个体和社会层面如何定义、理解和展现自我。一个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可以让人在面对挑战、迷茫和困难时,保持稳定的自我意识和状态。
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非常自我,在意自己的外貌、才能,想要变得更好。比如小雨开始想要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想学滑板,可能也是想在同伴中炫技耍酷,她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她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拼凑出自我形象和概念。
当小雨获得了稳定的身份认同后她就不会过度的关注自我,过度在乎别人的评价了,她就会做她自己选择的、该做的事情。
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妈妈每晚都会准备热牛奶给朱朝阳喝,有一次,他不想喝,说太烫,想过会儿再喝,但妈妈用眼神制止了他,他只能小心地吹着气喝着牛奶。他说自己吃饱了,喝不下了,妈妈马上拉下脸说:“那倒掉。”他无声地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假性自体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所提出的概念,是个体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真实核心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性功能组织。父母在孩子面前处在绝对支配的地位,要求孩子一切顺从他们的要求和标准,孩子为了活下来而取悦父母,从而掩饰和压抑了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这就形成了顺从环境需要的虚假自体,它主要的功能是掩藏和保护真实的自体。
在朱朝阳的生活环境里,他无法向妈妈说出“不”,不敢顶嘴,只是为了顺应环境,做妈妈期待的乖孩子、好学生,其实内心是很痛苦的,久而久之,他会无法体验到自己真实的情绪,感觉不到自己真实的存在,没有活力,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那么父母会说,孩子在这个阶段毕竟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都比较差,怎么能由着他们呢?眼睁睁看着她坚持了很久的兴趣中断?穿着“奇装异服”,怎么看都看不惯;吃垃圾食品,更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到底该怎么办呢?
因为了解了青春期是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认同的阶段,父母首先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孩子可以表达、可以尝试、可以探索自己的空间。
孩子探索自己往往先从外在开始。不妨允许孩子不去学校的时候穿的夸张点,让她体验这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也许在路上别人会多看她几眼,也许和同学一起玩时,大家会一下子关注到她的衣服,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她慢慢会了解什么适合自己,哪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当父母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孩子也就不会在这类事上那么较劲了,她会根据外界的反馈来做调整,不会一直只喜欢一种风格,也不会一直关注自己穿什么这一件事情。
在这个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并不象她表面呈现出来的那样自信、坚定“我要这个,不要那个”,而是充满迷惘与不安。因为她不确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这种看似叛逆、内心迷惘不确定的状态,孩子的安全感会建立的更好,也会更有主见,也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当然,给孩子选择和探索的空间,并不是说父母就不用给孩子提出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父母对孩子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在遵守规则的限度内,对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尊重和鼓励。
整个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温和而坚定,不唠叨不责骂,让孩子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这一番沟通下来,小雨感到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父母对她既有要求也有信任,也给了她做决定的权利和尝试的空间,家里那种对立紧张的气氛也渐渐缓和了。
小雨的父母经过咨询,明白了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原来小雨变得不听话,是她长大了,想知道自己是谁。
他们说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不想让孩子变成那种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她应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成为有生命力、有创造性的人。他们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会象孩子小时候一样,替她做选择。即使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也只是给孩子多提供一种选择,共同讨论利弊或后果,让她来做决定。也许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犯错,那也宁愿要真实的孩子,不要完美虚假的孩子。试错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
小雨妈妈还深有感触地说,父母需要学习心理学知道,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内心需求。不管孩子怎么闹腾,只要父母是稳定的,可以容纳孩子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尝试、探索的空间,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探讨,孩子就可以应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问题,顺利地成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