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及玩网络游戏上瘾的案例
案例1:朋友的儿子中学时代没有手机,考上大学后给他买了智能手机,马上迷上了。整天都是浏览手机网页,因为从小到大我们极力禁止他玩网络游戏,所以他现在也不玩网游,但是,看手机网页,也沉迷上瘾,连父母煮好饭叫吃饭都不愿意吃,更不理会父母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拿着手机玩,哪怕是上厕所,都要玩手机且经常玩到晚上一两点。问他在大学宿舍舍友是否也玩,他说舍友玩的更疯狂,整个宿舍经常玩到凌晨三四点(很多舍友是晚上8点到12点玩网络游戏,12点到凌晨三点写作业。老师、辅导员、宿管员不管,可能也不知情),他不玩的话也睡不着觉,因为别人都在玩,都在发出噪音,放假回家后,也是玩到凌晨一两点,不舍昼夜。有时候叫他不玩那么多,他会很暴躁地回怼。由此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别说成年人,别说玩网游,哪怕是上网浏览网页,都会上瘾,并带来种种不良后果,比如跟身边亲朋好友梳理,脾气变得暴躁,作息晨昏颠倒影响身体。请问怎么办?如何规劝一个沉迷手机后脾气变得暴躁孤僻的孩子脱离网瘾?
案例2:表妹1的儿子,现读高一。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父母没收手机,又偷父母的钱去买新的手机。带两部手机到学校,一部上交给老师,一部偷偷留着到厕所玩或晚上在被窝里玩。脾气暴躁,不爱学习,成绩差,竟然还跟女游戏玩家谈起了恋爱,一到放假就跟女友约会吃喝玩乐。在家不干家务,自己的房间像狗窝。原因只有一个,全身心放在手机网游(王者荣耀)上了。父母不能劝他不玩游戏,一劝,就离家出走少则几天,多则几周。
案例3:表妹2的儿子,现读高二。从初一开始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他父亲也玩,很多时候两父子一起玩,一起交流游戏玩法。他玩游戏也是昏天黑地没日没夜,跟劝阻的母亲关系非常差,母亲叫他做什么都不做(包括吃饭),每次母亲一劝,他就大声回骂,暴跳如雷,脾气火爆,叫他不玩游戏,几乎等于要了他的命。成绩差。跟表妹1的儿子一样,带两部手机到学校,一部给老师,一部留着偷偷玩。有一次春节我到他家,表妹2叫我帮劝劝,我讲了很多道理,他都不听,每一句话都怼回去。比如我说:要少玩游戏,认真听课学习。他说:听不懂。我说,听不懂就问老师。他说,老师忙,何况我不懂的地方太多了,问这次的也没啥用。我说,网游戏以后没前途的,靠这个以后你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吗。他说,我只看眼前,不想以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我说,你靠这个能养活自己吗。他说,以前他的玩游戏在省里排名前一百的,不过也赚不到什么钱。他父亲是佛系性格,儿子如何沉迷游戏荒废学业,都不会生气,反而还和儿子一起玩游戏玩到半夜三更。我心平气和地劝导他,他不会骂我,但她母亲劝他不要玩游戏,他谁跳起来痛骂母亲,甚至离家出走。请问,这孩子还有救吗?怎么救?
案例4:表哥的儿子,小学高年级时,家里装了宽带,就受同学影响,玩起了王者荣耀的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初中毕业后去职业学校混了几年,出来后给私人老板做苦力打闲杂工去了。
案例5:一个在示范性高中的女性朋友(语文老师)的儿子。朋友两夫妻教育孩子刚好是两个极端,当母亲的这个朋友从小宠着儿子,样样迁就儿子,儿子脾气暴躁;父亲呢,喜欢暴力对待儿子,动不动就是打骂。到后来,母亲的话也不听了,反而还敢打母亲,经常是母子对打,在公开场合。儿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迷上玩游戏,不爱学习。读完初一后,因为不想上学,只想在家玩游戏,母亲让他休学了一年。一年后,还是不想上学,然后继续休学,后来干脆不读书了,呆在家里,也不去找工作,就是整天封闭在自己的房间玩游戏,到饭点,父母煮好饭了,就出来吃,吃完了又回房间睡觉。身边亲朋好友都帮劝过,但毫无作用,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到现在,就是有任何亲朋好友到他家,他干脆躲到自己房间,避而不见,也不跟你吵架了。有人想劝他干脆做网游职业玩家,但他的水平做不了,靠这个赚不到钱,只能用来娱乐。每天靠这个过日子。
案例6:朋友的小女儿,4岁,沉迷玩平板电脑。2岁时,朋友带小孩为了让小孩不哭闹,就给手机孩子玩,刚开始,孩子只是喜欢看手机照片和视频。到三岁多的时候,朋友买了平板电脑给女儿,给女儿看里面的动画片,结果女儿很快迷上了。后来还迷上了平板电脑上各种少儿玩的画画之类的小游戏。现在这女儿每次玩平板都会玩好几个小时,乐不思蜀,朋友想关机,她就死命哭闹。朋友心软,于心不忍,于是继续让她看。请问,这幼儿还有救吗,如何救?长痛不如短痛,砸掉平板电脑?
一般认为,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理性,需要父母监管下有条件有介质地玩。问题是,有些家庭可能能做到,但多数不能,为什么?因为孩子一接触网络尤其游戏之后,很快就上瘾,父母根本管控不了,谈条件的话孩子会强烈反对,不同意玩的话,就轻则哭闹重则跟父母对打甚至离家出走。就算是成年的大学生,985或211的大学生,也有非常多人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当中很多人荒废了学业。
结论:有一次网上有一篇官方报纸长文批评腾讯网络游戏是电子毒品,引起网友强烈共鸣。本人赞同网络游戏是电子毒品的观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设置青少年模式,有用吗?个人认为,几乎没用。个人目前想到的出路是:像双减一样,把“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彻底减(禁)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