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少不了各种调味品。
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调味品”也是不可或缺的。父母只有给孩子足够的“调味品”,孩子的内心才会充实,才会健康成长,才会敢于面对未来的生活。
那么,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给孩子吃什么调味品呢?
01糖:无条件的爱
第一步,为什么先放糖?
清华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是这样解释的:教育孩子时把糖放在第一位,意味着孩子在童年会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鼓励。
有个家长曾经问过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生气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即使孩子哭了,也会要我抱?为什么?
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这三种需求几乎是孩子所有的需求。
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爱,都需要从家庭和父母那里获得。当孩子哭着拥抱你的时候,即使你对他大喊大叫,其实也是因为孩子觉得不安全,害怕失去你的爱。
孩子一出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给他适当的“养分”,他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人”。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养分,也是父母首先要给孩子的第一层“营养”。
当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时,孩子找到了自己最初的“自我价值”,从而产生了超越生活、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这也是他们成长的起点。
当然,我们所说的无条件的爱需要遵循一些规则: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完全否定孩子。而且还要注意,不能把对事件的看法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因为事情,而不是被父母讨厌或者不爱自己。
02盐:面对挫折的勇气
第二步: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说:在给孩子足够爱的基础上,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中科院临床心理学博士苏尔坦是这样说的:
当面临不可克服的困难时,许多孩子总是首先向父母求助。这种缺乏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也间接让孩子越来越“脆弱”,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而且纵观历史,没有应对挫折能力的人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只有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你才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
演员应采儿在综艺《新生日记》中这样说道:
为了督促儿子坚持做事,不轻言放弃,被儿子讨厌也没关系。
原来她的儿子贾斯帕在学小提琴,是他自己选的。他当时就给他打了预防针:选择了就要学习,遇到困难就要坚持。所以当他遇到瓶颈想偷懒放弃的时候,应采儿会督促他坚持,让孩子知道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
她还说: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件事都会一下子做好,做不好的话,多花时间练习。
心理学家Nick Looks Moore说:保护孩子不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过程,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不会对他们有好处。当失败再次降临时,他们会感到羞耻,缺乏理解和接纳。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能否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你不断的支持和指导。父母要想孩子以后独立,一定要懂得放手,让孩子不断尝试,不要随意放弃自己选择的一切。
03钙:独立的能力
第三步:清华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说:孩子终究要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家庭教育的最后一步应该是补钙。父母要不断给孩子输出能量,让孩子独立。
父母过度安排孩子的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有:1。没有意见;2.优柔寡断;3.懒惰,依赖性强。
大部分来智力学习的家长都很焦虑。焦虑的点无非是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其实,当父母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时,你也不用太担心孩子。
首先,有独立能力的孩子往往更自信。
当你有意识地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自己洗衣服、做家务,也是锻炼孩子自主性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其次,独立的孩子以后生活不会差。
当孩子在生活中不再依赖他人时,他们在思想上会更加独立,这比独立在生活中更重要。以后孩子在心理上需要独立。
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想办法主动解决,不会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
有了这三重“心理营养”,孩子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独立,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不知道怎么养孩子,记住3个关键:
把糖放在第一位,是给予无条件的爱,让他们变得有爱,自信;
再放盐,是教孩子面对挫折,让孩子勇敢坚定;
补钙是教孩子独立生活,让孩子独立自强。
做到这三点,相信你的孩子也不会太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