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

导语: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患病后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以及糖尿病与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长,由此继发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01 【患者资料】

刘某,女,云南省临沧市人,52岁;经人介绍门诊治疗。

02 【首诊证候】

初诊之时,自诉尿频伴尿不尽2年余,夜尿频多,3~4次,无尿痛,伴耳鸣,睡眠欠佳,饮食尚可。曾做过肝肾功,尿常规,支衣原体等均正常。

03 【辨证论治】

经观察,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根据患者舌苔脉象和整体症状来看,应为“脾虚湿困,肾气不固”,造成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调。

用“五苓散合牛车肾气丸加减”法治疗。一周之后,患者复诊,自诉:服药五天后,小便改善明显,现已正常,睡眠佳,心情愉悦。

04 【按语】

中医临床治疗在于“基础理论”的应用,小便的不利其本于“肺、脾、肾”三脏,其标为“膀胱失约”。患者“耳鸣”,脉沉细,提示“肾气不固”,因肾开窍于耳

五苓散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蓄水证。肾阳虚弱,则小便繁多,夜尿尤频;舌质淡而胖,尺脉沉细,诸症皆由肾阳不足,治宜补肾助阳,辅以化气利水。

五苓散与肾气丸二者搭配,标本兼顾,主要调理“肺、脾、肾”三脏,以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标本同治,必然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药物的使用在于“顺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双向调节”,“药对”搭配,顺“势”而为。肾虚得补,寒气得散,共奏补肾缩尿之功,清除病症必而获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28 下午2:53
下一篇 2022-05-28 下午3:18

相关推荐

  • 特别厌学怎么办小孩玩手机怎么办

    特别厌学小孩玩手机怎么办?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可能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他们可能感到厌倦,缺乏动力,或者对学习感到无聊。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那么,…

  • 不上学了去哪学it

    不上学了去哪学it? 如果你正在考虑不上学了,那么学it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职业前景。然而,如…

  • 9岁孩子不听话骂人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骂人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他们会向我们发脾气,甚至说出一些骂人的话。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些有用的建议。 点咨询免费领取《…

  • 17岁的孩子抑郁了

    17岁的孩子抑郁了 当一个孩子到了17岁,他们通常已经开始走向成年,开始面对更多的责任和挑战。然而,在这个年龄段,许多孩子可能会经历一些情感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助。 孩子患…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17
  • 六年级的孩子厌学怎么办

    六年级的孩子厌学是很常见的现象,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心。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六年级孩子克服厌学问题的建议。 1. 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需要了解…

  • 父母都有狐臭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都有狐臭会遗传给孩子吗? 狐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特别是在腋下和淋巴结区域。虽然狐臭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但它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因此,了解父母都有狐臭会…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7-25
  • 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句子

    注意孩子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在家庭中,孩子的身心健康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方式…

  • 幼儿园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幼儿园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 高三孩子焦虑厌学怎么办

    高三孩子焦虑厌学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大,高三阶段的学生焦虑和厌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对于这一现象,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8-26
  • 15岁孩子厌学沉迷二次元

    15岁孩子厌学沉迷二次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二次元文化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文化现象。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然而,与此同时,…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