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方法

下面这些场景,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熟悉:

·不想给孩子买某个玩具,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说:走,咱们去前面吃好吃的;

·避免宝宝在桌子上乱写乱画,就拿起别的书转移孩子注意力说:来宝宝,咱们看看这个绘本吧;

·宝宝缠着妈妈不让她上班,老人就抱起孩子说:咱们下楼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什么…

每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就用“转移注意力”这一招,认为既处理了孩子的坏情绪,又避免自己当坏人与孩子对着干。

但实际上,转移注意力只是暂时转换了孩子关注的点,没有从根本上让他知道“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

 

等到下次他依然可能会胡乱要玩具、在桌子或沙发上画画、缠着妈妈不让她上班。所以,随便转移孩子注意力,很可能有害而无利。

滥用“转移注意力”的不良影响

  • 阻碍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宝宝缠着妈妈不让她去上班,这是孩子依恋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这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促进内心安全感的建立。

比如妈妈可以蹲下来抱抱孩子说:

“妈妈要去上班所以你很舍不得是嘛?没关系的,宝宝在家里看书画画,吃饭睡觉,等宝宝下午睡醒之后,妈妈就回来啦,妈妈爱你呦~”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用行为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而不是忽略情绪的表达,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 浪费了在冲突中学习的机会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矛盾,一会儿这个抢玩具了,一会儿那俩吵起来了。

遇到这种情况,不是一味地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这就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遵守规则的机会。

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重要的不是“今天玩了什么玩具”,而是“今天和谁、如何玩了玩具”

游戏和处理问题的过程,才是需要孩子们重点学习的地方。

  • 影响专注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在玩积木时,容易因为拼不上而发脾气,甚至直接把积木扔出去。

这时有的家长就会好心地开导孩子说“玩个积木不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吧?走,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孩子听到去公园,立马从生气模式转为开心模式了。

可是这种方法却会伤害孩子的专注力,不利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促使孩子形成离散、肤浅的认知模式,无法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正确“转移注意力”?

尽管不能随便使用转移注意力,但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家长还是可以使用这个方法的。

因为他们对规则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很多行为只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比如几个月的宝宝“打人、咬人”,这跟他的触觉发育有关系,也跟他肌肉控制能力不够有关系。

这个阶段当他“打人”时,我们可以用击掌、拍手或给他其他玩具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但是当孩子到了1岁半、2岁之后,就要慎重使用这个方法了。因为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开始有自我的想法,需要通过各种体验认识自己的存在。

这时我们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小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

·电源绝对不能摸,很危险

·饭前不能吃冰淇淋,会影响肠胃

·桌子和沙发不是画画的地方,不能随意涂画

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孩子可能不会接受这种劝说,结果依旧是哭闹个不停。

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到最重要的一点:接纳并与孩子共情,引导孩子选择其他解决方案。

·我知道你很想吃冰淇淋,不如我们下午再吃?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那就在本子上尽情创作吧!

·玩秋千需要排队,尽管你很着急,我们也不能插队

恰到好处的转移注意力,不是帮孩子逃避问题,而是让他知道什么是不可以,然后通过主动的选择其他活动(或事物)来学习如何面对这些“不可以”,来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关于如何正确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有一个“SENSE”法则可以试一试。

  • “S”:Safety always comes first
  • (安全永远第一):

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要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在商场或公园大哭大闹,那首先要把孩子带到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中,再疏导孩子的情绪。

  • “E”:Empathise(同理心):

有时孩子会“犯错误”,像不小心打碎杯子、碰到板凳之类的,这跟他未发展完全的基础能力有关。

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能力发展水平,理解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意义,而不是无端地指责和批评。

  • “E”:Name the child’s feeling
  • (给他的小情绪命名):

有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所以只能用“哭”来发泄。这时我们不妨帮他给小情绪命名,也就是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我知道你的玩具坏了你很难过”。

这样既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理解情绪,又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倾听的。下次他再有类似的情绪产生时就会主动向你求助。

  • “S”:Support the child(提供情感支持):

当孩子遇到困惑或不良情绪时,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的拥抱和关爱更有效了。下次孩子发脾气时,不妨试试抱抱孩子。

“S”:Exchange(身份互换):

和同理心相对,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孩子成长的路上,不需要太多“好人”,而是需要正确的引路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24 下午3:54
下一篇 2022-05-24 下午4:03

相关推荐

  • 女儿厌学怎么解决

    女儿厌学是一个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她表现出厌学情绪,那么她可能正在经历学习困难,这是很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 首先,了解她为什么厌学非常重要。这可能是由…

  • 心理健康的语句和段

    心理健康是人们保持快乐、健康和幸福的关键。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随着压力和竞争的增加,我们越来越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它还包…

  •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绘本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绘本:认识自己、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他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应对未来…

  • 网瘾少年特训学校

    网瘾少年特训学校:帮助孩子摆脱网络成瘾,重建健康生活 网瘾少年特训学校:帮助孩子摆脱网络成瘾,重建健康生活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

  • 不上学的人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不上学的人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虽然教师资格证的招聘通常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应的学历背景,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顺利参加考试。 首先,对于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背景图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背景图示例如下: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同学们欢聚一堂,参加一场主题为“心理健康”的班会。班会的主持人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笑容甜美,说话清晰明了。 点咨询免费领…

  • 怎样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沟通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沟通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而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意见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沟通…

  • 青春期做过叛逆的事

    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个阶段可能更加关键。在青春期,许多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家庭、社会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并开始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我曾经也是一位…

  • 孩子处于叛逆期-这样教育让孩子更能接受

    孩子处于叛逆期?这样教育让孩子更能接受!(孩子一生三次叛逆期,父母不打不骂) 现如今,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变得越发叛逆,而且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

  • 带孩子心情烦躁焦虑易怒怎么办

    带孩子是每位父母都可能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新手父母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心情烦躁、焦虑和易怒,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些情绪,就会影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