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亲子研究院班会做了一次分享,也是今年的第25次分享,选取一部分放在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亲爱的亲子教育研究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我是15个月写了两本育儿书的高效能讲师微微,很开心和大家相遇在这个美好的早晨。
也感谢亲子研究院默默付出的会务组,让我有机会和大家聊聊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孩子自学的秘籍。
前面尚红老师也讲到了玩和专注力,明君老师从生理,心理,教养原因三个方面找原因找对策,改贤老师从内在学习动力方面做了详细的分享,都很棒。今天我从其他方面和大家分享下。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孩子可以自己写作业,爸爸妈妈不用烦神?
有多少孩子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上了小学的孩子比如吃饭穿衣,收拾书包,上幼儿园那就是自己吃饭。)
其实,这个主题我太有发言权了。
女儿在二年级自己写作业,我全放手,只是问一下:可需要妈妈签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班主任也说女儿一节课全程认真端坐,坐姿是典范,还问我是不是带着孩子预习复习?
我很汗颜:女儿三年级的课文我都没翻过,都是她自己做。
我其实是一个偷懒的妈妈,但是是一个会偷懒的妈妈,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也是一个智慧的妈妈。
很多小伙伴,包括老师都说:微微,你女儿太省心啦!
可是,你要明白,哪有一出生就省心的孩子呢?
我女儿小时候是一个高需求宝宝,很敏感,我休产假的时候,上个厕所都要用推车把她带到卫生间,不然看不到我就会哭,快上幼儿园时,有陌生人夸她,也会哭,很多事都很依赖我。
所以,我女儿成长成一个自立的孩子,我确实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
我一直认为:陪伴孩子是我们身为父母必须要做的事,那就不用纠结,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更高效的陪伴上就好了。
既然要做,那就好好做。
而且帮助孩子自立,养成好习惯,受益人也是我们自己,我们就可以偷懒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不是很好么?
其实,你要明白,自学不仅仅是指学习,也包括日常生活。
一个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父母的孩子学习也不可能是自主的。
那么,做什么样的事情孩子积极主动性比较强?
你会发现,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会愿意去做。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
当然,自学,就需要先提升孩子的主动性,我的方法是什么呢?
这也是我的法宝噢,我还写了一本电子书《学霸轻松学之秘籍分享:玩中学》。
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玩中学
孩子们喜欢什么?
玩。
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做什么?
学习,好好学习。
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玩中学。
我是先带自己女儿玩,然后分享给了其他的小伙伴,也带着【积微会】和训练营的小伙伴玩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孩子们都很喜欢。
这学期,女儿学校开启了家长课堂,每周一次邀请一位家长给孩子们上课,有幸我是第一个上台的,也是第一次面对45名同学,带那么多孩子一起玩中学,我还做了PPT,虽然是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孩子,但其实我知道孩子们肯定会喜欢,因为这是我在实践中无数次验证过的。
你会发现,有些事,你还没做,就知道一定会很好,而有些事,在你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你觉得哪些是注定成功的,哪些又是注定失败的呢?
回归孩子,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明知没有效果,却依然去做了呢?为什么去做?你有没有反思复盘过呢?
这个问题有点深刻,有点扎心,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有兴趣的我们以后再聊。
回归家长课堂,虽然知道孩子们会很喜欢,结果依然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准备的5个游戏因为时间关系只玩了3个,20个小朋友参与了,而最后一个环节我临时加了写作文,大家的积极性也超出我的预料。
这件事也再次验证玩中学方法是有效的,是可以复制的,同时也说明,不要对自我设限,也不要对孩子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关于家长课堂的事宜,上周末我开了一个快闪群,进行了免费分享,相应的文章也发表在我的同名公号,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为什么玩中学很重要?
有多少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做作业,甚至厌学?
有多少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
有多少家长面对不愿意学习的孩子无能无力?
但是,你知道吗?
玩中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
玩中学可以提高孩子专注力。
玩中学可以提升孩子的内驱力。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前行,引导孩子学习,不需要打骂,不需要耳提面命,甚至不需要督促,只是提醒和引导,就可以起到效果,这样不香吗?
一个简单的例子,词语接龙,就可以幻化成很多形式。
就词语接龙而言,玩中学的益处是什么?
1.父母和孩子玩,可以增进亲子感情,高质量陪伴孩子玩游戏。
2.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寓教于乐,巩固所学。
3.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为以后的写作做储备。
4.简单方便: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不需要道具,随时可玩。
5.教学相长,一起学习进步。
有了兴趣,我们家长更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明天再说吧。
目前我的玩中学专注力训练营第5期即将开启,欢迎你一起来!
学到方法,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你自己。
一起用更好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吧!
给孩子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