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惰厌学家长怎么办

如何理解和帮助厌学、拒学的孩子

萨提亚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活着。作为父母,我们感受到我们自己生活的压力,但经常我们忽略了孩子也在承受在压力,他们也在努力地活着,如果可以,他们不会选择拒绝学习。因为最近在临床接诊太多休学的孩子,看到了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助,也看到了孩子们委屈和无奈,所以想连续做几期科普,希望能够给有类似问题的家庭带来一些帮助。

疫情上网课之后因为厌学、拒学求诊心理科的孩子明显增多,家长都认为是因为网课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手机,对手机成瘾、学业荒废才没法上学。这确实是一个最为表观的原因,但从我们和孩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孩子厌学、拒学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

归纳几点,首先要排除精神疾病,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是导致孩子学业困难、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坚持学习的常见原因;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社交恐惧、遭受校园霸凌、无法融入集体、自我评价低、担心被拒绝、和老师关系困难等,都是孩子拒绝去学校的常见原因;再次是学业压力大,父母期待过高、管教过于严格、孩子自我期待过高、苛求完美,小学到初中和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业过渡受阻等都会导致孩子主观体验到的学习压力变大;最后要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孩子的厌学和拒学背后经常隐藏着家庭的关系问题,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不良等均有可能借由孩子对学习的拒绝表达出来。

了解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孩子。首先作为家长一定要去除一些先入为主的观点,比如孩子就是懒惰、不求上进,孩子待在家里很享受,孩子不想改变等,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孩子放在了家长的对立面,会加剧亲子之间的冲突,并且让孩子更觉得孤立无援,削弱孩子对于重新恢复学业的信心。其次家长需要处理自己对于孩子能否恢复学业的焦虑,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顺利在学校就学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不能正常发展学业不但家长会存在担忧孩子也同样会担心自己的未来还有没有希望。在无法看到确定结果的时候,家长能够给到孩子的帮助不是督促孩子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需要坚定孩子能够找到办法胜任学习的信心。我经常跟家长打一个比方,就像大家一起迷路了,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如果家长不断给孩子描述:太可怕了,怎么办呀?我们迷路了,赶紧找到出去的路,不然就完蛋了。这样的着急情绪会让孩子觉得任务太过于艰巨从而产生放弃的想法。对于迷路的孩子,家长需要表现得更为冷静,不断鼓励孩子坚持,让孩子能够看到走出去的希望。

我有一个来访,弃学在家后,精神科诊断“抑郁发作”。妈妈每天回到家就忍不住哭泣,爸爸就开始摔东西。慢慢地孩子就把自己锁在卧室里不出门,吃饭需要催促,从不洗澡到不刷牙不洗脸,孩子的生活自理变得越来越糟糕。妈妈偶尔在孩子忘记关门的时候,从虚掩的门缝里看到孩子坐在地上傻笑、抠脚丫,抠完了把手放在鼻子下闻。父母被孩子的异常表现吓坏了,我听了父母的描述也很担心,我开始怀疑孩子会不会是精神分裂症,但我毕竟不是儿童精神科的医生,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我在儿童精神科的同学,他们也说不能排除精神分裂症可能。

我和孩子面谈后,虽然孩子的言行确实有幼稚的表现,并且抑郁的体验不深刻,但还是能够正常交流,也没有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不足。我对家长的焦虑进行了处理,从那天晚上开始妈妈回家不再哭泣,父亲不发脾气,父母尽可能创造家庭中一种轻松的氛围,第三天孩子就主动打开房间的门去洗澡了,开始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饭,并且恢复了自我卫生料理,慢慢开始能够帮着父母做一些家务活。经过一个学期的休学治疗,当恢复上学不再成为家庭中唯一讨论的话题后,孩子开始能够自己思考未来的安排,并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主动提出结束休学去上学。从这个个案身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孩子陷入困难时,家长保持稳定比一切其他帮助都来得重要。

谈到父母保持稳定,不仅仅指父母保持稳定的情绪,处理自己的焦虑,能够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现状表达惊慌失措或失望透顶的态度,能够有能力继续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还必须谈到另一端的矫枉过正,完全放弃父母的权威引导身份。

我曾经和我儿童精神科的一个同学聊天,她说她最害怕的就是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突然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弯,从对孩子无孔不入的严苛监管者变成无微不至的察言观色的仆人;从铁腕算计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变成小心翼翼的伺候孩子每一个要求;从不遗余力不加掩饰地表达对孩子的不满以及提出更高的标准变成任凭孩子打骂都陪笑脸,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的生病、厌学拒学成了要挟父母的手段,因为继发性获益孩子反而留恋生病的状态。

我有一个来访跟我说,她不敢好起来,因为她怕好起来父母又会恢复之前对她的态度。还有一个来访跟我说当父母不再对他有任何要求时,他内心感到极度恐慌,他觉得父母是彻底对他绝望了,他不知道父母还能忍受他到什么程度,他担心父母最后会因为不耐烦抛弃他。于是他各种折腾父母包括打骂父母,只是为了确定父母不会抛弃他的底线在哪里。而每一次他和父母发完脾气后,特别惶恐不安和内疚自责,他就会退行到婴幼儿阶段,要求和父母一起睡觉。因此我的同学在每一次接诊新的孩子时,当父母询问他们该做些什么时,她都会跟父母说:你们先保持原状,等我把药物调整到位,等孩子状态恢复得差不多了再一起讨论孩子需要父母做什么。

当然,从我们心理科的角度,我们会针对父母做一些指导工作,帮助父母在做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这一部分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进行分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24 下午2:27
下一篇 2022-05-24 下午3: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