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最经典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它没有用温柔的话语来安抚你,而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告诉你:自卑可以成为你追求优越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优越却又会成为炫耀,而炫耀又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
同时,书中还讲到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娇宠,另一个是忽视,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回到我们育儿中来,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事事都依从孩子,不敢拒绝孩子,那势必对孩子是一种娇宠。溺爱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的自卑感。
如果我们父母对孩子什么也不做,只是静待花开,逃避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就等同于忽视。而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而我们生活中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到周围的家长都在“鸡娃”,别的孩子都特别优秀的时候,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按捺不住自己攀比的心态,焦虑感自然而生。
《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无法消灭我们的情绪,只能与我们的情绪和平共处。那么我们该如何与这种焦虑和平共处呢?我总结了三句话:别恐惧、不着急、去行动。
第一、别害怕
很多妈妈在教育子女中,都有所担心,担心自己知识量少,数学不好,英语不好或者缺少科学正确的育儿方法,害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人看到自己的不足,第一反应就是害怕,这里我要告诉妈妈们,别害怕。害怕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你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反而会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导致孩子学习变得更差。
我遇到过一个妈妈,她从小数学成绩就不好,后来孩子上了小学后,就一直很焦虑,并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从小数学如何不好,抱怨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教孩子,果然孩子的数学成绩也特别差。
第二、不着急
著名的作家刘瑜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陪你慢慢长大》中,讲到父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着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而会起到一些反向的作用。孩子可能本来很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我们着急,导致用力过猛,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妈妈觉得孩子数学不好,就让孩子下学后做大量的数学题,给孩子报各种数学培训班;孩子英语不好,就要求孩子每天必须背会多少个单词,做几张英语试卷;语文作文不好,就让孩子背范文,甚至有的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都要写一段感想,看一集动画片都要写一篇观后感。
这样的操作,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进而导致我们父母进一步更焦虑,对自己也更加的怀疑。
第三、去行动
父母所有焦虑的底层逻辑都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如别人,并且这种差距很难一时间达到。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去慢慢消除这种焦虑。
比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而父母自己又无能为力,那么你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回到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讲给你听,让他当小老师,既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主动学习的能力。
还有的家长看到我上篇文章讲的,要在孩子三年级之前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可是她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然后就很自责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做任何事情,从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