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着课,小女孩们都很认真地坐着听,就有几个小男孩老是站起来到处晃悠。
放学的时候,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教室门口排队,一起走出校门,有人不管不顾地就跑出去了。
你家如果也有个小男孩,类似的场景相信你会觉得非常熟悉。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男孩们普遍都是熊孩子,他们也比女孩更难养。你是不是使出了百般方法,却仍然对家里的男孩束手无策?
其实作为男孩家长,你要做的是根据男孩的身心特点,选择符合男孩成长规律的教养方式。
在《谁说男孩不好养》这本书里就特别分享了男孩养育的秘密,着重用专 业、实用的男孩养育知识帮助你了解男孩、找对方法,让家里的“捣蛋鬼”变身“小天使”。
这本书的作者付小平是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博主,做过上千场家长培训讲座,为无数家庭提供育儿难题解决方案。
这是作者五年内出版的第八本亲子家教作品,他在学习了大量西方先进的养育男孩理论之后,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结合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以及数以千计的咨询案例写成了这本书。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看待男孩不听话。
我们将孩子不听从大人管教的表现统统归结于“孩子不听话”。不过,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孩子不愿意顺从的表现。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表现出听话的行为,在心理学里叫“顺从行为”,尤其希望孩子做到的,叫“主动顺从”。
顺从行为与主动顺从
顺从行为分为了两种,分别是约束性顺从和情境性顺从。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动机上,约束性顺从是基于内部动机,是自发的,是孩子自愿遵从家长的要求;而情境性顺从是基于外部的压力,是诱发的,是孩子知道有家长监视的情况下遵从指令。
举个例子,孩子爱吃糖,但多吃糖对牙齿不好,我们就会规定他,每天顶多吃两粒糖。开始的时候,需要我们每天提醒他不要多吃,他也知道我们在监督着他的表现。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的就是情境性顺从。等时间长了,孩子已经把这条父母的规定内化为自己的规则,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遵守这条规则,这就是约束性顺从。
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情境性顺从会演变为约束性顺从。如果1岁多就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有所要求,那么在孩子2-3岁的时候,他会在即使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依然遵从那些要求。
了解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想必你也明白了约束性顺从才是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做到的主动顺从。
这时候你或许会问了,为什么特别强调要让孩子做到主动顺从呢?因为只有主动顺从,才能发展为良好的自控力。
接下来,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先不急着回答,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
孩子有主见比盲目听话更重要
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客轮载着四百多位高中学生前往济州岛开展游学旅行,航行过程中船体发生了倾斜,一个多小时后船体全部沉入大海。这起惨痛的事故造成了三百多个年轻人的生命就此终结在了冰冷的海水里。
据幸存者回忆,当事故发生时,船上的广播一直要求学生留在客舱内等待救援,不要走动。学生们大多都照做了,而幸存者们是在船体倾斜角度越来越大的时候,认为不能再待在船舱里,就跑到了船上较高的位置。在沉船的最后关头跳入大海,被周围的渔船所救。
那些服从大人指令的孩子们没能等到救援,部分没有听从指令的学生们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事发后,有一位遇难学生家长在给孩子的悼念留言中这样说“让你好好听大人的话,是我错了。我对不起你。”
这位家长用撕心裂肺的悲痛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独 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比盲目服从和听话更重要。”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那我们来看一下过于听话的孩子还会有哪些问题。
1、过于听话的孩子会怎样?
孩子过于听话往往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夸奖方式出了问题。长久以来孩子一听话,家长就表扬奖励,会让孩子误以为听话等于家长的爱,只有服从父母的指令,我才会获得父母的爱。这样一来,他就会慢慢失去质疑的勇气与动机,慢慢缺乏主见。因为他习惯性地顺从父母、服从父母的安排,他也就失去了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长远角度看,长大之后,不会独自思考、缺乏判断能力的他又将如何独自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呢?
对于眼前的幼儿阶段,在幼儿园里除了有不太听老师话的孩子,也有把老师当绝 对权 威,唯老师是从的孩子,他们同样会让家长十分头疼。这些孩子会听从老师的每一句话,会把老师的每个要求都当成圣旨来完成,不会轻易违背。
这样子做的坏处是,孩子太想成为被老师夸奖的听话的好孩子,从而什么事都不愿意去“麻烦”老师。无论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抑或是有小情绪的时候,都不敢去找老师表达自己的诉求。
知道孩子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做点什么。例如,让孩子学会表达正常的需求,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培养他的独自思考能力。
2.要让孩子学会表达正常需求,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
对于那些幼儿园里过于听老师话的孩子,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老师也是个普通人,也会犯错。在你对老师的话有疑惑的时候,可以先自己思考,再和家长、老师讨论。听话从来不是评判好孩子的唯 一标准。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正常的需求,要大胆地告诉老师,老师会很乐于帮助你。
另外,想要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的能力,就需要给孩子一点自主决定的机会并且尽可能地营造出宽松的成长环境。你需要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敢于质疑、懂得判断、善于思考的孩子。
聊到这儿,对于之前问起的“你是否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想必已经有了答案。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下怎样做才能促进孩子的主动顺从。
如何促进孩子的主动顺从
这里介绍两个方法,先来看温和坚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温和坚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温和坚定指的是:你在禁止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如果语气温和、给予拥抱,孩子就会出于感受到的温暖和爱而愿意去理解被禁止的事情;你如果还能表现得态度坚定,孩子就会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蒙混过关,继而遵从你的要求与希望。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孩子的主动顺从,是因为主动顺从要求孩子能够内化父母的价值观和家庭规章。长期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更能帮助孩子做到这一点。
具体来看,长期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求父母能树立威信、长期陪伴与积极互动。
父母有威信,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如果父母没有树立权 威,那么孩子很容易为所欲为,不服从管教。你要做的是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约束,制定与他年龄相符的规则。例如,你规定孩子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是吃午饭的时间,如果孩子因为吃饭磨蹭而超时了,就不能再继续吃,下午的零食也要取消。你通过对这些规矩的严格执行来维护自身的权 威。
而有父母长期陪伴和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孩子会更愿意主动顺从你的要求。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他在做错事后能感受到你情绪的失落,他也会因此而内疚。孩子会出于心疼你、不愿意让你难过的原因,愿意顺从你的要求。所以,你要多陪伴孩子,并在陪伴时多与孩子互动,给孩子积极回应。
说完了亲子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提供建议,多给孩子做选择题。
2、提供建议,多给孩子做选择题
我们可以用提供建议的方式来代替强制性的命令,让孩子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从而更容易遵从你的要求。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多做选择题,让他感受到一定的自主 权。
例如,在公园里,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抢着坐秋千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现在滑滑梯那里没有人,你要不要先去那里,一会儿再来玩秋千?”
晚上,到了睡觉的点孩子还想玩儿,你可以这样说“你睡前故事是想听小猫钓鱼还是三只小猪?”当孩子做了选择之后,你就可以顺利进行睡前准备了。类似的选择题还有“你想先吃鸡蛋还是先喝牛奶”、“你想先去超市还是先去公园”等等。
孩子通过自主选择,感受到了尊重,会更愿意听从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