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有一瞬间厌学正常吗?
我一直是个成绩中等飘忽不定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但不知道是不是叛逆期,总是有一瞬间不想读书了,但又强迫自己,给自己洗脑要读书,不知道正不正常。
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似乎觉得厌学是不正常的。
但是现实又要求你去认真学习,特别是你属于老师眼中乖孩子的角色。
所以“我没有厌学的情绪”的想法和现实冲突,这才对你造成困扰。
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对生活是不是满意?
这里还好你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目前你的厌学只是偶尔出现,基本上只是在思维上有困扰。
为什么要读书,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迷惑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出来工作的话,你会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干一行是恨一行的。
当然我这里不是要吓唬你,而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这个事情。
大多数厌学的问题,看起来是学习力的问题,其实本质是生命力的问题。
或者换一个词来说,叫做活力不足。
活力体现在“吃穿住行玩”这个五个方面。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事情,你的学习好坏暂时和这个五个方面关联不大。
尤其是“吃穿住行”方面,和你其实没啥关系,和你父母的钱包关系更大一些。
你的学习结果,需要到你工作的时候,才和吃穿住行相关。
按照正常的大学毕业时间,你需要再读10年书,也就是说,你的生命还需要再花费差不多一倍的时间去学习。
对于初中的你来说,这实在太遥远了。
更何况,哪怕是你工作之后,你也很难选择一份你喜欢的工作。
为了糊口,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职业倦怠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
看起来,这世界似乎很糟糕的样子。
但是好消息是,世界也没有那么糟糕。
读书早就带来了很多好处,只是你自己没有察觉到。
远的就不说了,任何值得尊重的职业,都是需要好好读书的。
像医生、律师、作家、研究员、程序员这些职业,不仅是会被人尊重,收入的下限也会比大多数职业高出很多。
在近的方面,你可能根本都没意识到,你现在会使用手机,要感谢小学时候的教育。
生命力,除了“吃穿住行”,还有“玩”。
其实可以把“玩”理解成“精神满足”。
不管你去和朋友聊天、打球,还是你自己在家看剧、打游戏,本质都是一种“精神满足”。
读书学习,能让你获得更加高级的满足感。
比如,看小说,假如你不认识字,你根本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
我记得助理说过,一个事情,他教他奶奶和教他外公使用智能手机,完全是两个难度。
奶奶就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因为奶奶当年读过大学,当过医生,但是当年条件有限,没有系统性地进行学习数学,对符号不敏感。
教会了关于各种符号的意思之后,很快就触类旁通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一个月能把50G的流量用完。
而外公就异常困难了,因为外公基本上没读过书,字不认识几个。不是要教智能手机怎么用,要从一个一个汉字教起,难度特别大。
人类的精神文明很丰富,但是需要你长期积累才能体会到这种精神满足。
前面这些可能有些大了,你可能感觉比较迷惑,那就再从小的地方来说。
如果你不去学习,你会面对很多的压力,不努力学习,不用很远,期末考试就能尝到苦头。
你想想,如果你好好学习,考得一个不错的名次,看起来是交代给父母、老师、同学,其实本质是交代给自己。你考得好,玩的时候就没有负担,你的内心就自在,偶尔聊聊天、看看剧、玩玩游戏,你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会觉得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你考得很差,哪怕是做同样的事情,内心少不了罪恶感和指责的声音。
这可看起来可不划算啊,对不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