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一部分孩子进步很快,一部分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很多家长感觉孩子象突然变了个人:孩子一直到初一都很听话,作业按时完成。可到了初二,却开始讨厌老师、讨厌家长、讨厌学习、讨厌作业。
一些孩子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要么爱搭不理;情绪大起大落,暴粗口、摔东西、把自己锁在房间,戴耳机听很闹的音乐,悲伤和欢乐都有些莫名其妙;经常讨价还价,依赖手机、迷恋游戏,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又消极沮丧,表现的很烦躁,敏感、多疑……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巨大的变化呢?
初二之前,孩子依赖老师和家长指明方向,初二后,孩子三观雏形建立,开始独立思考学习的意义,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就会大大减少对学习的兴趣。
初二14岁,正好进入青春敏感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成绩之所以分化,是因为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变成“抽象思维为主。学习难度大幅提高,上课听不懂、学不会,压力大,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如果孩子缺乏毅力,在困难面前,容易心态不稳。个别甚至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自信心受打击,这时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鼓励,就会造成破罐子破摔,从而造成厌学。
当生活只有学习,孩子会感到单调、枯燥,就会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这个时期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
初二学生渴望独立又依赖,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被孤立。有些孩子会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身心发展严重失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上逃避﹑说谎﹑搞破坏﹑暴力等。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孩子性意识的发展,开始产生异性相处的烦恼。
家庭关系不和睦也会对孩子成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对立,也是常见的成绩分化的原因。
初二是整个中学“最危险”的阶段,但多数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及时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为助力学业,家长要平等沟通,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易冲动,家长一定要冷静,决不能激化矛盾,切忌“居高临下、火上浇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