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认真学习

古时候的人就明白刻苦努力的涵义。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

东汉时期的孙敬,为了让自己在深夜苦读的时候不打瞌睡,把头发绑在了房梁上。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在低头想睡觉的时候牵拉头皮,疼痛让他继续读书。孙敬后来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苏秦东周时期政治家,他为了取得功名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睡觉,他会用锥子上在大腿上刺,也是为了让他继续坚持读书。

两个例子都是刻苦努力读书的典范,而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也是我们家长所举手称赞的。

然而,刻苦努力真的适合孩子的学习吗?特别是从小学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刻苦”的思想,这样孩子对学习可能会适得其反。

01 “刻苦”=“吃苦”

提到“刻苦”或者“吃苦”这一类学习态度,我们习惯于欣赏它所表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是却忽略了这里面令人不快的“苦”。

作为成年人,这是一种很正确的逻辑经验,这种做法也无懈可击,但是如果把它作用到孩子身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暗示。

对于学习我们常常会想到“苦尽甘来”,但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吃苦”,这必须基于他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

这种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的能力,用它来要求孩子,就更加不合适了。

人的天性就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

谁都乐意随时去拿一块糖吃,但谁都不愿意随时去吃一口苦瓜。

我们原本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却把学习过程做成了苦瓜,只把结果设成了糖块,让孩子天天吃着苦瓜去想糖块,这本来就是反人类的过程。

当孩子在吃苦瓜中感到厌倦时,就被说成是“不刻苦”,被要求用想象的“糖”来压抑真实的“苦”。

孩子不具备反驳承认教导的能力,他只是感受到了这里面的不和谐,以及会让自己产生厌烦的感受,他们会从内心讨厌“苦”,从而来衡量他的学习过程。

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是要尽量消解“苦”。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在上高中之后,经常抱怨学习太累,也表现出松懈的状态,家长并没有说“要懂得吃苦”让她苦上加苦,而是采取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她 。

家长找出了高考状元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没有一个不勤奋的。既然高考状元都这么用功,孩子自然明白自己用功也很正常。

她还找出了一本《科学的故事》一起共读,了解到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各科的大致发展脉络,会让孩子了解到现在自己薄薄的教科书可以纵览每一种惊人的成就,会让孩子觉得能学到这么多有用的知识还是很幸运的。

在家长的努力下,孩子并未感受到“苦”,而是在影响下感受到了学习的“甜”,所以后来圆圆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依然努力学习,高考的时候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02 讨厌的事情不可能做好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把这件事做好。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最好的瑞士钟表匠被德国人胁迫去给他们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感觉费了很大的心力,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平。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的心境不一样,其实就是情绪的力量。

成年的世界亦是如此。

当我们讨厌一份工作的时候,虽然天天硬着头皮去上班,但是心里却非常抵触,因而这份工作总是做不到让领导满意,让自己满意。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越要求孩子用功学习,孩子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为孩子已经在内心埋下了讨厌学习的种子,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他的实际学习中。

孩子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他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的时候,他就显得无法调动自己的快乐的情绪,从而出现了不刻苦、不努力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这是某些“不成器”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们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长应该努力做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刻苦”。

小学阶段主要就是先解决孩子兴趣的问题,初中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从兴趣、方法再到勤奋,是一个完美闭环,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能产生方法,进而加上勤奋,才能更好的学习。

家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一定有能力让孩子觉得孩子学习是件“有趣的事’,但至少要用我们的眼神和行动告诉他,学习是件不难的事情。

家长至少要让孩子觉得学习这件事情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和必需。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向孩子提示是苦的,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让他对学习最起码不要讨厌,但可以让他觉得必不可少。

03 玩耍和“刻苦’并不对立

玩是孩子的天性,自从他出生就开始从玩耍中成长,这种天生的能力不可能被消灭。

杜威认为,对孩子来说,玩耍和学习本来就是不冲突的,正常条件下孩子有能力协调这来两者的关系。

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学习一直中等,做作业也不积极主动,让我头疼不已。

我之前并不看尹建莉老师的育儿书籍,在教育女儿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自从开始看尹建莉的育儿书籍之后,我开始试着不那么强调孩子的学习。

周末的时候,我会经常带她去和一起看看电影,吃吃饭,甚至带她一起去玩电子游戏,在这玩耍的过程中,我不提她作业是否完成的问题。

事实胜于雄辩,一天,女儿在和我等电梯的时候,突然说她的作文还没有完成,需要回去把作业完成。这是我所意想不到的反应,让我心里充满了欣慰。

杜威也提到“凡是所做的事情近于苦工,或者需要完成外部加强的工作任务的地方,游戏的要求就存在”。

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使两者发生了冲突,那一定说明孩子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

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孩子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当孩子从玩耍的乐趣中平静下来之后,很自然地选择去做作业,没有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不会让他觉得学习苦了。

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踢球、看电视等等,就是不学习,表现得很不上进的样子,家长不要孤立地把责任归到孩子一个人的头上,上进心是 “天性”,只是他们在后天成长中慢慢丢失了。

家长更应该认真认识到孩子玩耍的天性,不要一味的阻拦,需要悉心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从玩耍中认识到乐趣,等他们恢复上进心的天性,学习主动也就水道渠成。

04 写在最后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生长的。

不要让孩子学习觉得是在吃苦。

不要让孩子讨厌学习这件事情。

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就不能玩了。

只有正确的对待“刻苦努力”学习这件事情,家长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品尝甜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学习,这才是学习真正的目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8 下午1:40
下一篇 2022-05-18 下午1:53

相关推荐

  • 孩子的灵性从哪里来

    孩子的灵性从哪里来 灵性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的本质、信仰、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在许多人的眼中,灵性是一个与宗教、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现象相关的概念。然而,在现代科学的角…

  • 不上学借口多

    不上学的借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但是上学可能是实现这些梦想和目标的第一步。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无法按时上学。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不上学的借…

  • 怎样度过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是许多父母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挑战父母权威、行为异常等特征,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那么,怎样度过孩子的叛逆期呢? 1. 理解孩子的情绪…

  • 对叛逆期孩子的教育

    叛逆期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个性塑造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在叛逆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难以沟通、对立等问题,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作为父母,我…

  • 不上学打工属于什么职业

    不上学打工属于什么职业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不上学,而是选择打工赚钱。然而,不上学打工却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不上学打工属于什么职…

  • 一周孩子一吃东西就吐怎么办

    一周孩子一吃东西就吐怎么办 对于一些一周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吃东西时呕吐,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以帮助孩子恢复。 点咨询免…

  • 怎样走出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在这个时期,他们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惑,例如叛逆和情绪波动等。如果你正在度过青春期,或者你的儿子、女儿正在经历这个年龄段的挑战,那么走…

  • 高考父亲对女儿的鼓励话(一位母亲写给即将高考女儿的文章)

    高考父亲对女儿的鼓励话(一位母亲写给即将高考女儿的文章) 高考临近,疫情反复。校为大局之想,应国之策。故封门闭校,防患于未然。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

  • 孩子网瘾很大

    孩子网瘾很大 孩子网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父母都感到担忧和困惑,因为他们的孩子沉迷于互联网,无法自拔。孩子们长时间的在线时间可能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甚…

  •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孩子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孩子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心理健康,那么他或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