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好,一切都好。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当下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嘉兴是全国心理健康示范城,经过此前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嘉心教育,就是您和您的孩子一直有懂得心理健康的师长们在线呵护。每周六,在这里,读懂孩子,读懂教育,一起关心孩子——
去年5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之后,班里一名同学跑到办公室里跟我说糜同学(化名)又“偷”东西了,“偷”了前座同学的5元钱。
我心里一股怒气蹿上来,要知道刚在一个月前才查出来糜同学“偷”了同桌的修正带,而且经过引导,自己承认了错误。
才刚过一个月,老毛病又犯了,而且从“偷”学习用品演变到“偷”钱了。怎么办?
● 薛薇 海宁市海洲小学德育副主任
第一步
控制情绪,反思方法
虽然此刻心里正在冒火,但我还是控制住了,问明了情况,知道大家也都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这时,我的心里闪过了好多念头,可是怎样让她心服口服,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呢?我心里很明白,我必须在放学之前的时间里想出解决的办法。
心里纠结了半天:是批评?还是以情动人?前一种办法上次已经用过,可是这么短的时间里又犯了。看样子这不是上策。所以我决定采用第二种办法,唤醒她灵魂深处的真诚与善良。
第二步
真诚交流,唤醒真善
我翻开《班主任工作手册》,翻到记录她的一栏里上次处理后的记录:
在学校运动会上,她一鸣惊人,夺得了400米跑步第4名、垒球第2名的好成绩。看得出她很拼,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然而今天的一个消息让我有点蒙了,有同学丢了修正带,并且很多同学都指出是这个女孩子拿的,并反映她已经几次“偷”过其他同学的东西了。
最后,她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我内心深处,很不安,没有批评,不给她教训,她真的就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吗?
经过强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我相信,这个孩子的本性还是好的。
她流泪了,这个眼泪肯定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希望她真的能知错吧!
此刻,看着那个带引号的“偷”字,刺眼,心里又有点难受。于是我把“偷”字划去,在边上改成了“拿”。
第三节课是活动课,我亲自到教室请她来到了办公室,边向办公室走,边问她:“你还记得一个月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吗?”她摇了摇头。
“可老师却记得特别清楚,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日记呢。”我翻开记录让她看,一边偷偷打量着她的反应。
不到3分钟的时间,我听到了她的抽泣声,我悄悄递过了餐巾纸,她哭得几乎停不下来。是羞愧还是什么,我没问她,只是在边上默默陪着她。
“老师当初的决定难道真的错了吗?”她还在抽泣。“那你现在想要对老师说些什么吗?”她几乎是哭着喊出来:“今天我偷了同学的5元钱。”
我心里一松,对她说:“真的是拿了同学的5元钱?”并把“拿”字说得特别重。我忽然看到她的泪眼中闪着一丝光,还带着诧异的神态。
我趁热打铁,“好的,那你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吗?”“把钱还回去。向同学道歉”她擦了擦眼泪,屏了一下气说。
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她竟然这么勇敢的当即做了决定。心里有点激动地说: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承认错误并决心马上改正。
第三步
同伴监督,以点带面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糜同学要去拿人家的东西时自己都有点控制不住,觉得好就拿了。
于是我找来了她的同桌(副班长),让他在平日里多关心她的行为,如果出现异常马上向我报告。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找糜同学来谈话,告诉她:副班长已经向老师报告过了,在这一星期里,你一次老毛病都没犯,值得表扬。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
我时时找她来谈话,告诉她平时老师对她的关注,表扬她已经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直到今天,一年多了,班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丢东西的情况,她自己也很开心,同学们也愿意和她玩到一块儿去了。
育人感悟:
正面管教强调的是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使他们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
“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我把糜同学“偷”改成“拿”别人东西,表明了我对她的宽容与去标签化,决心要引导她把失当行为作为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我也看到她身上有不少优点,如运动素质好,积极为班级争光,朴实不做作等。
对于这些优点,老师应及时捕捉,并且让她知道老师对她的关注与鼓励,满足她心理成长的需求。
当学生感受到鼓励时,就能努力去克服自己的不足。
教师要坚信“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勇担错误责任,勇于改正,获得进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