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学生和家长从最初的“欣喜若狂”逐渐冷静下来,变得有些“手足无措”或者“忧心忡忡”。
甚至,有家长开始担心,再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大幅度下滑,担心“双减”会变得弄巧成拙。
其实比起担忧和帮倒忙,主动适应,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是上策。
“双减”后,主动学习才是王道
有学生和家长过分放松,导致越来越慌了神,也有学生和家长非常适应这种学习生活,认为终于迎来了孩子可以快乐学习的大好机会。
为什么两种心态和状态,差距会如此之大呢?原因就在于,孩子是否懂得主动学习,家长是否可以指导孩子主动学习,决定了孩子的将来。
换句话说,双减政策下,只有会主动学习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
“主动”二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这需要人的积极主动性,需要自我要求和持之以恒,更需要格力规划主动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如果掌握不好这几方面,那么又很容易走入违背“双减”、主动“加码”的另一个误区。
那么,家长要如何助其被动变主动呢?其实这事儿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
家长一定要“主动”作为
没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很多家长拍手称快之余,便对学生的家庭学习时光变得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样指导孩子做些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充实些什么,似乎“一万个为什么”都不足以表达家长的心情。
此时,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主动”作为,“主动”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
家长要积极寻找各种有益的事情,与孩子一起来体验,主动指导孩子规划好课后时光,比如读些从前没有时间品读的好书,看些从前没有时间看的展览等等;
还要有主动监督孩子学习的意识,没有作业了不代表没有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了,孩子可以适度做好书本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在没有硬性作业压力的前提下,或许孩子可以通过温故知新而发现书本知识的其他意义和乐趣。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学习
家长也不要过分紧张,为孩子计划好一切课余时光,否则将走入另一个极端。家长可以学会适度地放手,让孩子尝试学习的无限可能,寻找学习的无限意义。
首先,可以寻找学习的精神意义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没有了课业负担之后,利用更多的时间寻找学习的真正意义。
多读些名人传记、多看些人文古迹、多懂些圣贤道理,或许他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或许会更加理解世界伟人的精神世界,或许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寻找到好好读书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要寻找学习的现实意义
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多参加社会体验活动,与更多更丰富的社会百态进行交流,他们会了解还有很多生活困苦的人需要人们的帮助,社会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更为先进的空间可以精进……
在这些现实需求的驱动下,孩子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一种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会驱动他探索科学的未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要寻找学习的自我意义
当孩子将课余时间用来追剧、追星、打游戏,家长不用过于紧张。
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带他们去开阔眼界,让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所谓明星或偶像,其实在更高层次的学习环境中也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目标。
比如去大学里感受校园中的“剧中情节”,去各种竞赛观赛,亲眼看看游戏是如何在学长手中“诞生”的……
这一切的体验都将让孩子找寻到学习的自我意义,原来认真学习可以将不再仰望他人,而是开始崇拜自己的人生。
面对“双减”后的学习生活,家长要做到有备无患,帮助、协助孩子制定自我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双减”还给孩子的大把快乐时光,真正变得五彩斑斓、丰富而有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