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不难发现“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往往承受不住打击,从而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内心也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家长的广泛重视。
孩子本身所处在的环境就是一个竞争的环境,成绩的比较更容易消磨孩子的自信心。当身边的学生比自己优秀时,就会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周而复始,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更会让他们产生质疑自己的心理。
孩子的经历并不像是成年人那么丰富,他们自我消化的能力也有限。当孩子在生活、学习上遇到某些挫折时,更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样的想法一旦养成,孩子往后坚持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对自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否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
让孩子定一个学习目标
学习的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小主人,让孩子定一个学习目标,一点一点向上进步。如果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的话,孩子够不到,埋怨自己学习能力比别人差,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厌学的心理。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去要求孩子,尤其是孩子出现厌学心理时,一定不要把学习目标定得太高。
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对孩子太过于溺爱,所以造成了他们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可是当他们来到了学校之后,便不会有人继续惯着他们的这种行为。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使得他们对学校产生一种“恐惧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学会对孩子适当地放手,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使他们学会独立。
家长不能一味指责
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更怕别人追上自己,会令父母和老师失望。因此,他们一刻都不敢松懈,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在重压之下,好学生比差生更容易厌学。
当好学生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一味指责他学习不努力被别人赶上了,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好好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适当帮他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助他及时走出厌学的误区。
让孩子合理作息,劳逸结合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度让孩子放松身心。除了电脑游戏、手机小说之外,假期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爬山、打球等都是不错的放松方法,既放松了身心,舒缓了压力,又锻炼了身体素质。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毕业班学生当中,毕业班学生面临着比别人更重的学业和负担,一刻也不能松懈,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逼孩子学习,而要帮孩子减轻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