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对上网那么上瘾,沉迷游戏茶饭不思,认识了网友甚至要约见?怎么管教都没效果,只怪他网瘾太深了!于是,这些家长把亲生儿女送去了豫章书院。
有人说,杨永信们太可恶了,也有人说,这些家长简直太愚昧了,尽管舆论已经说尽了他们令人痛恨之处,但反观自身,假如我们的孩子也“深陷网瘾”中,我们又会怎么做呢?
大多数的平常人,其实也很容易掉进各种“上瘾”的坑里。担心孩子贪吃零食,沉迷于电视,上网成瘾……而自己更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
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上瘾”,这么怕“上瘾”?我暂且把瘾定义为明知道没有好处甚至有很多坏处,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不停地沉溺于这个事物中。当母亲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去面对这件事。
- 1.我们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什么是瘾
女儿出生没多久时,开始吃手,那样子真的挺吓人的,一睁眼就吃手,满嘴口水,一支手指不过瘾就两支、三支一起,甚至整个手掌都想塞进嘴里。该干预,该制止吗?我和很多初为人母的人一样困惑了。
接着,查资料,问问过来人,当搜集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我才了解,原来,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他那时只能控制自己的口和手呀,只有尽情的吃手才能充分地锻炼自己的口,也了解了自己的手,从而更好地解锁下一个难题。
这件小事让我意识到有些瘾可能是个伪命题。在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功课前,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上瘾”,因为我们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那件事。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三岁半了,前不久见面时她说她孩子得了自闭症。为什么呢?她说是看电视看的。当时我也不敢妄加推测病因,只听她娓娓道来,原来,他们夫妻俩平时都忙于工作,孩子由奶奶独自带大,老人体力吃不消,也就经常让孩子自己看电视了。孩子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也不喜欢找小朋友一起玩,夫妻俩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过医生后,医生建议他们把电视给停了,于是他们家后来就把电视给卖了。
成天看电视肯定是不行的,但真的只是因为看电视导致了孩子自闭吗?我们接着聊到了孩子的养育观,她说,她孩子就是放养型的,孩子出生后就没太管他,任由他自由发展,平时也不自己带,他们还像以前一样该玩玩,养孩子哪有那么麻烦。
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导致那孩子自闭的根本原因是孩子感到太孤单了呀,电视?只是个替罪羊罢了。试想一下,除了看电视,每天还有一堆好玩的事等着他,和爸爸一起踢球,和妈妈一起读绘本,去公园、游乐园、海底世界……那电视又算什么呢?即便电视机里的动画片再有趣,也不过是他有趣的玩具之一吧。
养孩子,不仅很麻烦,还得很用心。
很多事物并不可怕,它们不过是特别有吸引力的东西而已,并没什么特别的魔力,别把它们妖魔化了。可怕的是缺少关爱与陪伴,无事可做、无处可逃的孤独感。
2.人到底从上瘾中获得了什么
可为什么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手机,有的孩子却能很好的管住自己?到底某些孩子为什么会有上瘾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朋友和我说,因为身边很多小孩都有吃手上瘾的迹象,手指都吃变形了,所以她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也吃手上瘾。我就问她,那些小孩的家长是不是都制止过他们吃手了?她想了想,惊讶地发现,确实是的,都是制止了无效,愈演愈烈。
这些孩子是真的那么爱吃手吗,还是因为吃手或其他某个需求没被满足,所以心里为了寻求那份被不断被阻止的满足感而产生了执拗的行为?
孩子不会说话,他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那我们来看看曾经也是小孩的大人吧。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毒瘾。
一位治疗救助无数毒瘾患者的加拿大医生Gabor Mate曾在Ted演讲栏目中这样分享:如果大家去了解毒品,比如海洛因、吗啡、可卡因、酒精,它们都有镇痛效果。所以,真正要问的,不是为什么上瘾,而是为什么人会有痛苦?
其实,对于上瘾他也有类似的感受:在我一生之中,我总是需要想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逃离感受自己。但我不是对毒品上瘾,而是喜欢买古典音乐碟片。身为一个医生,我因为买碟片而错过给产妇分娩,然后回来还对妻子说谎。可是,我不是喜欢古典音乐,而是我无法控制自己。
他认为,成瘾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痛苦、不安、焦虑、抑郁,Gabor Mate接触到上瘾最严重的人,曾经被性侵、被虐待、被遗弃、被忽视。
如果在生命刚开始时,就经历过痛苦呢?这可能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人类大脑的功能,是与外部社会发生联系,它不是被基因决定好的。孩子所接触到的环境,塑造了大脑。
在大脑里头,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它能让人产生愉悦、渴望、触动、好奇,是你寻求食物和性的动力。如果没有多巴胺,小老鼠宁愿饿到死,也不去寻找食物。
Gabor Mate提到了一个实验:如果一个小老鼠从出生开始分离,它们就会死。为什么?因为只有母亲的养育,才能使小老鼠形成正常的内生内啡肽系统,而它的作用就是天然的镇痛剂。
如果没有内啡肽,它自然放弃求助母亲,宁可死亡。同样,内啡肽使人产生爱、依恋的物质,这是大脑的神经原理决定的。
他说:我的一个病人曾经告诉过我,当我第一次接触海洛因,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柔软的拥抱,好像一位母亲抱着孩子。
而谈到自己的经历,Gabor Mate坦言在一出生的时候,他就遭遇了精神重创。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德国人入侵了他所在的小镇,作为犹太人,他和母亲是少数幸存者,因为战争、因为失去亲人,母亲的精神状态糟糕。在这种环境之下,由于小婴儿无法理解外部的世界到底怎么了,只能归罪于,母亲不要自己了。
当然,成瘾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有很多,不同人的成瘾程度也有深有浅,为什么非要提这么极端的例子呢?因为这里面的成因比较接近事实的本质。
也许,成瘾的秘密就在于逃避与缺失。根本上是因为一个需求无法被满足,而产生一种不快乐甚至痛苦的感受,这种感受需要通过沉溺于某种能使人快乐的体验中,产生快乐的感受,才能错误地“弥补”、“修正”那个需求的缺失。
而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这些上瘾行为并不健康,只会带给人短暂的快乐——我明明知道这样沉迷不好,但却无法控制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空虚的生活,如何真正的快乐起来。
- 3.找出那份缺失,相信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反观我们自身,有多少人对手机上瘾,消费上瘾,我也是其中之一。越是空虚痛苦低沉时越沉迷于某种可以让我短暂快乐的东西。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并不想被某种瘾操控呀,我和所有人一样,还是想让自己真正的快乐起来。
同样的,我们应该去相信孩子,他爱的是这丰富多彩的世界,父母温暖的怀抱和自由快乐的自己,而不仅仅是不停地吸吮自己的手、看没完没了的动画片以及沉迷于虚拟世界。电视,网络,手机,毒品本身不是魔鬼,除非现实太无聊太糟糕,直让人想要去逃避,或者更可怕的是,想要逃离那个不被肯定的自己。
如果瘾已形成,除了强行矫正制止,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克服呢?
我记得身边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挺夯实的,她是家里的老三,有俩姐姐,一个弟弟。在她刚出生没多久,父母就把她送去一个保姆家呆了几年,这几年,没有父母的爱,也没有好的管教。后来在她七八岁时,被送回家了,带了一身的坏毛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偷钱。
她爸妈越是管教,她越反叛,偷钱成瘾。曾经,她在我家也待了一段时间,当别人都责怪她不学好时,我心疼她,对她说:“我知道你想做个好孩子,我相信你。”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她哭了,哭的稀里哗啦。
最近我问我妈,那家的三妹后来怎么样了?我妈说,三妹一开始改不掉偷钱的毛病,学校都不接收她了,后来也就不上学了,她爸妈想了个办法,让她看着家里小卖部的门头,钱和零食,想拿什么自己拿就是了。
没想到后来,她没事在店里就喜欢对着镜子跳舞,是的,她找到了一个兴趣,她爸妈几经纠结之后终于同意让她去学习,现在状态挺好的,整个人都变了。
也许三妹还有心里的创伤,但好在,她正在用一个热爱去替代不被自己控制的痛,慢慢地找回自己。
看,用一个积极健康的“瘾”替代一个难以控制的瘾也许是个可行性比较强的自我解救方法。而也有过不少案例,把沉迷变成了热爱,这也未尝不可,关键还是重新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健康地持久快乐的事情。
- 4.建立在理解上的爱
当然,戒瘾还是离不开家人的爱与支持。
有人说,我的孩子就是成瘾严重,不管不行!这里,他说的“管”不是帮助,而是控制。控制是什么?是否定孩子那个迷失的自我,用一个权威去限制孩子自己建立自我,找寻自我,让他始终缺失自主戒掉瘾的能力。别小看孩子身上的一点小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给予他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爱,让他认可自己是好的,值得被关注的,外界是充满吸引力的。
看起来其实还是挺难的,因为我们常常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真的上瘾,什么是正常的需求,看起来一样的事情,处理方式不同,发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需要我们拥有更多耐心,学会更多的智慧与爱。
最后想说,被限制的孩子,不能自由的体验生活,不被理解的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其实,生活本身对于我们也是个瘾,是最大的“瘾”。愿每个孩子都对生活“上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