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孩子很多时间是居家学习,学习场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随时切换,教学模式转为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使师生双方和陪学家长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居家学习期间,不少家长为孩子花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2020年6—7月对全国29个省份13.4万中小学校长教师及176.6万家长疫情期间家校共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51.8%的家长觉得指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和作业,48.9%的家长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学习↓↓↓
透过疫情,
孩子居家学习时,
家长和老师都面临了什么挑战?
家庭和学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又有着哪些特点和区别?
疫情期间家校共育现状呈现“三多三少”特点
疫情期间,中小学家校共育表现为:事务性工作多,教育性内容少;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的单向行为多,家校平等交流、双向共育行为少;教师线上教学问题多、学生自主管理行为少。
家校共育内容:事多育少、以同代异。
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家校共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家校相关信息、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抗疫与品德发展这三个方面,事务性内容比较多,与学生学习成长、家庭教育相关内容少。
就家校共育的内容(3点记分,1、2、3分别为“从不”“偶尔”和“经常”)而言,教师自我评价值为2.54,略高于家长2.45的评价值。
在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家长与教师分歧较大。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家长认为学校“经常”进行的比例为52.4%,比教师自评的62.5%低10.1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孩子未能适应居家线上学习的教学方式,仓促上阵的线上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孩子学习问题增加。
二是突然、被动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本身也面临着迅速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应对教学管理新难题、处理家校关系新问题等挑战,很难及时回应家长的多样化诉求。
三是疫情前家校关系疏离、家长对学校信任度低、家校沟通不畅的学校,疫情期间家校共育工作同样不能让家长满意。
家校共育行为:单多共少,以单代共。
疫情期间的家校共育行为,表现为学校主导多、家长主导少;家长配合多、学校配合少;单向要求多、双向交流少;教师自认做得多、家长认为做得少。
调查显示,在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相互交流这3个方面,家长与学校的看法差别较大,家长评价明显低于学校评价。
相互交流单一单向、共育评价差异较大、学校事务家长参与度低,表明很多学校并未真正打开大门,建立家长(社区)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共建共治的现代学校,实现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家校共育效果:学生成长一般,家庭配合不力。
内容单一、方式单一,家校协同偏差、家长配合不力等现状,显示出疫情之前学校未建立起家校共育长效机制,导致疫情期间呈现问题放大和叠加效应。
数据分析发现,家长教育能力不能适应学生在家学习的需求,居家学习困难重重;教师认为家长对学生线上学习配合不够;学生线上的学习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均逊于线下学习。
我认为,疫情期间孩子居家学习,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在一起,家长兼任“教师”的责任,辅导孩子学习。这种情况是短暂且特殊的,但是,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并不仅仅会出现在疫情期间,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疫情过后,如何以更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
多元举措推进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体系建设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以及家庭的“育”。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的家校共育,从教育理念、制度设计到学校实践,必将发生深度变革。
教育理念更新:创建大教育理念引领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教合一”新格局。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有机补充的教育体系,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
学校制度变革:打造开放包容、多元共建的现代学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把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组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方面,最大限度调动家庭和社会参与积极性,重构家校关系,努力构建地位平等、多元协作、动态平衡的“太极型”家校关系,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做好家校沟通,进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应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健全人格:家校共同培养人格健全,学会自我教育的时代新人。后疫情时代,学校和家庭应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协力育人。
强化过程评价:构建家校共育督导评估长效机制。把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工作中,把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以教师、家长和学生为多元评价主体,以表现性和发展性评价为导向的家校共育评价制度,引进第三方评估来监测评估中小学家校合作情况。
加大财政支持:努力保障家校共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拨付专门经费,加大财政投入购买专业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家庭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其实,家校合作要立足于家校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此教育弱势。家长需要组织好家庭生活,让孩子多参与实际生活,增加生活体验,还要注重孩子生活和学习好习惯的养成,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效果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的教养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要善于坚持,永不放弃自我成长,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进步。小编总结了10条家长陪孩子学习的建议,建议家长收藏~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10条建议
1、经常保持与你的孩子相互沟通,不要光是说教。对孩子所说的话要认真听取,并要作出解答。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要总是反驳和争吵。
2、一般说来,不要让孩子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或者尽量带有倾向性。例如:“你是现在做理科作业还是晚饭后做,但如果等到晚饭后,你就不能看电视节目了。”
3、与你的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不要包办代替),在一段时间内固定在一个目标上。开始时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使孩子能有把握实现,随后的目标对孩子就有吸引力了。
4、期待孩子进步。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较低,孩子很可能超过你的要求;如果你的期待较高,也不是坏事,孩子同样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5、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应给予奖励。
6、实事求是地表扬孩子的成绩。对孩子不加选择地表扬达不到好的效果,况且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识别:你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
7、表扬要具体化。例如说:“10个单词中你有8个是正确的,成绩还不错”,这比“你真不错”要具体一些。
8、当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时,不要表现出失望的神情。应激发孩子的力量,尽量避免批评。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应当鼓励孩子,使他们树立信心。
9、态度要热情,语言要幽默。你的和颜悦色,偶尔的笑声、笑话,甚至一两次搔痒都可以放松一下孩子的情绪,减少学习负担的压力。
10、有选择地使用有益的竞赛活动。如果你的孩子乐意与其他孩子进行学习竞赛,并希望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就应鼓励他经常参与这种活动,但是要注意,与同学的学习竞赛造成负疚感,特别是孩子被处于落后的时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