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读初三却沉迷手机不愿意去上学。之前是不愿意去上学,现在发展到闭门不出的地步,家长多说几句,孩子就很不耐烦,还会骂父母烦人唠叨,这该怎么办?
张阿姨的女儿小沈今年读初三,按照道理孩子应该努力学习才是,但让张阿姨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性情大变,之前温温柔柔的,现在女儿一个不开心就是开口骂父母,骂得话也很难听,气得张阿姨当场晕倒。孩子这么不听话,又不愿意念书,这该怎么办呢?
很多孩子因为沉迷手机就忘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可能会出现随意辱骂家长的现象。孩子的一言一行又会深深刺痛家长的心。面对孩子沉溺网络的现状,家长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主动远离网络呢?
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冲突
1、情感上的疏远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起冲突,很有可能就是情感疏离这一因素导致。因为与家长的不亲近,孩子本能地开始抗拒家长所有的教育行为。家长的说教对于这类孩子来讲就相当于紧箍咒,家长越说越心累,孩子越听心越烦。
2、行为上的冷漠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嘴上说得非常漂亮,但却言行不一。举个例子来说,有些父母会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旁边陪伴,但却只是顾自己玩手机,无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虽然身处同一空间但心意并没有相通。甚至有些家长在平时都很少拥抱孩子,行为可以说是非常冷漠。
3、观点上的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独立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亲子之间可以交流的话题很少,不少家长还守着自己的老本,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两代人身处环境的不同也会进一步加剧亲子双方观点上的差异,都想说服对方,但最终总是容易面临不欢而散的结果。
二、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出于某种目的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就以我们这里提到的如何戒除孩子网瘾这个问题为例。有没有家长思考过为什么孩子会在一段时间内突然染上网瘾,这中间一定是有原因与动机的。
德瑞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将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划分为4个,即外界关注、渴望权利、报复以及示弱。
关注:孩子会通过家长的反应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持续性尝试某类行为。如果正面的行为没有得到关注,孩子就会去做那些能够引起家长关注的不良行为。
权利: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孩子希望能够掌握生活的主导权,掌握环境的控制权。然而面对孩子渴望与追求权利的行为,父母往往会以高人一等的气势来进行施压。这就会让孩子更加渴求得到权利。
报复:若是一个孩子既不能得到关注,又不能得到权利的满足时,他很有可能就会采取报复行为,错误地认为通过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就能够凸显自身的重要性。
示弱:当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处境时,他会使用示弱的方式来逃避当下的境况,他们希望通过示弱的方式让家长不再给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
若是考虑沉迷网络这一特定情境,绝大多数孩子应该就是处于渴求关注以及渴望权利这两个阶段,若是再不进行有效干预,保不齐孩子在之后会做出怎样过激的行为。
三、父母如何控制焦虑情绪,调整沟通技巧更好地引导孩子
家长自身要控制好焦虑的情绪,学会给自己解压。比如说当察觉自己的情绪要崩溃的时候,及时叫停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走到外面去透透气,调整心态,不要再将焦虑的情绪带给孩子。负能量是会互相传染的,家长越焦急,虽然孩子表面无所谓,但还是会有心理压力的。
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这里要教给各位家长一个沟通技巧:善用“三明治效应”,让忠言变得顺耳。三明治效应简单一点来理解就是用表扬,提建议,积极鼓励三步走的方式来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批评与教育。
四、如何30天帮孩子建立手机界限
除了要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以外,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必要的手机界限。建立手机界限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长,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好相关执行的细则,赏罚分明,完成任务给奖励,违规操作需惩罚。
如何30天帮孩子戒除网瘾,建立界限,改善叛逆厌学,不上学等问题,欢迎大家关注与私信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