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娱乐世界里,玩家可以当大侠、打怪兽,可以建造自己的世界,可以模拟历史人物……感受刺激与满足,因而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此。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于未成年人玩网游时间还有网络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段、时长、付费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此举对遏制未成年人网瘾有用吗?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未成年人每天22:00-8:00禁玩网游,工作日每天不超1.5小时;对于同一网游企业提供的付费服务,未满16岁网游充值不得超200元/月,单次充值不得超50元,网络游戏平台不得向8周岁以下用户提供付费服务。《通知》还对网络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段、时长、付费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
此规定一出,有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规定出台是比较及时,但是难在如何具体落实。
新规出台 家长叫好
“我常常说,我们孩子这一代,他们的身上是有互联网基因的。所以他们操控很多电子产品的能力像是一种本能,不用教就会了。”说这话的市民许琼是我市一位电子商务行业的创业者。她告诉惠姐,儿子一岁多拿到手机就会自然地划屏,三岁多拿起平板电脑就会点开看动画片,上幼儿园时开始接触一些益智类小游戏,现在上小学五年级说起各种网游已经很在行。“我们已经在尽量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可有时发生矛盾解决起来困难重重。”许琼说,孩子只要有时间就向家人索要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特别是外出的时候,网络游戏几乎成了让他平静的主要方式。
“这个规定出台了,我觉得是好事,但是目前很多网络游戏并不需要实名认证,比如我儿子最近玩的三国游戏,注册时只需要拟一个网名就可以登陆联网对战。”许琼认为,新规实施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游戏平台的监管。
家长是重要把关人
惠姐走访发现,多数家长对于新规的执行效果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从具体实施情况看,网络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得成人注册的账号,从而“完美”地绕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而网络游戏运营方出于利益的考量,明知这类问题存在,却并不对用户身份加以严格审核。也有人认为,家庭是控制孩子游戏上瘾的第一道关口。
“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约束和陪伴陪护,有关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市民刘娜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她坦言,信任和公平是处理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我不太喜欢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我希望他可以自觉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我似乎忘记了,他还只是个孩子。”刘娜的儿子目前在上小学六年级,自从接触上了手机游戏就有些失控了。
无意间经过孩子的书房,刘娜发现儿子的书本下藏着一个家里闲置的手机,儿子利用写作业的时间偷玩网游。“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我那么信任他,商量好周末可以让他玩一会游戏,他居然这样不自律。”刘娜说,事后她稳定了情绪和儿子认真沟通了很久,并收藏了家里的所有闲置电子产品,“不是我不再信任自己的孩子,而是我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对于未成年人的诱惑力不小,一旦成瘾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严重,会使他们对学习以及其他文体活动普遍缺乏兴趣。”
采访中,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家长(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对于引导未成年人养成适度上网、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用网络游戏打发孩子,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也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让孩子养成适度上网、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不是禁止孩子接触网络,而是需要家长监护、指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并教会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在这样的监护、引导下,就是今后孩子长大离开父母的监护,也不会因缺乏自主管理能力而陷入网瘾之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