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上六年级时,我也和许多家长一样,总是为孩子沉溺于网络而发愁、苦恼、不知所措。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妻子和孩子一度水火不容,我与孩子也是剑拔弩张,父子关系跌入冰点。争吵、叛逆、离家出走成了家庭绕不开的坎。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我查阅过无数资料,寻找过很多沟通的办法,但奏效不大。放学回家,孩子总是匆匆完成作业,接下来便是游戏;上初中后,玩游戏的时间更多了,甚至到了深夜12点还在继续……
在学校,孩子和本班部分孩子每天谈论的都是游戏的话题,这些孩子总是和班主任对着干,如果被批评,他们会以考个位分来对付老师。终于有一天,孩子班主任告知了让我带回教育的决定,那时他八年级,十三岁。
煎熬!面对居家教育观察的他、面对惊慌失措、几乎疯狂的妻子,我一片茫然。每一个深夜如期到来,城市的霓虹,小区的祥和安宁都不属于我和妻子。在我们的卧室里,传来的敲击键盘的声音、刀剑碰撞的声音是多么的刺耳,每一次敲击都是锤击着我们的脑袋,每一片刀剑的砍杀都在我们的心上,一次次心碎、不安、无助、恐惧,一度让我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网瘾,让家长恐惧
在一次查阅资料时,有一个事例更加让我感到震惊。
有一位女士,她的两个儿子小明和小强自从初二染上了网瘾以来,兄弟俩为了打游戏不择手段。女士曾在气愤时砸掉了家里的电脑,以为可以制止儿子玩游戏。但小明和小强对母亲不屑一顾,继续沉溺网络世界,他们经常离家出走,终日流连网吧。
因担忧孩子在外面学坏,女士无奈之下,又在家里添置了两台电脑。 有了新电脑,两个儿子倒是愿意留在家里了,但因兄弟俩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母子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
女士苦口婆心劝说未果,只好隔一段时间就切断电源。不料,这一举动激怒了兄弟俩,在玩魔兽游戏“攻城”的“关键时刻”,兄弟两人不顾母亲的强烈反抗,联手用绳子将女士反手绑在家里的柱子上,任她哭喊求饶也无动于衷…… 事后看到伤心欲绝的母亲,小明和小强也会感到愧疚,但在给妈妈松绑、遭到妈妈的责骂后,兄弟俩又会为了逃避妈妈的唠叨而离家出走,待几日后母亲气消了才会回家。之后又多次重蹈覆辙。
网瘾,让他们无所顾忌
面对专家们的分析,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建议,我无所适从,专家建议多陪伴,我试了不行,正确引导试了,还是不行,甚至我还联系了专门从事问题矫正的学校。不过,一个想法让我犹豫了很久。
我试着和妻子先沟通:大致是,孩子我们反正也没有办法,不如放手一搏看看。与其制止他,不如放开给他玩,过一段时间再观察他有什么变化。我的意见是采用“苦肉计”。计策如下:第一、我和妻子先不理会他,饭做好了,我们自己吃,他的只留着,不管他吃不吃;第二、不再管他玩不玩,就算通宵达旦我们也不干涉;第三、我们假装没有压力,夫妻在家有说要笑,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面对危机,只有重拳出击,放手一搏
我这么做是有心理学依据的:隧道效应、错觉的定律告诉我们,环境的改变必然让人重新定位、评估自己的行为,要将对他的关心撤除,让他误认为我们已经失望,不再关心他。接下来他一定会对自己的行为重新评估。
我和妻子就在十分矛盾与无可奈何中实行这个计划。面对不理、不管的组合拳,孩子先是觉得奇怪,但游戏还是继续打,半夜了,还是坚持打了两晚上,第一晚凌晨1:50,第二晚1:02;我们的计划实施一个星期,他的心理防线开始瓦解。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开始减少,还想试着和我们沟通。
时机还不成熟,我们的计划还是继续。我在初中做过多年班主任,知道此时就是他做出改变与否的十字路口,谈话、关系走近适得其反。但我知道,可以谈话的时间不会远了。
又历时一个星期,他主动找我们沟通。按照预定计划,红脸角色由妻子完成,耐心地听他发言,而我依然对他不理,还故意告诉妻子别理他。当然,过去我们对他可不是这样!
最后,我们成功地让他认识到网游的危害,又经过几轮思想工作,他返校之后,没有再出现之前那些坏毛病,还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后来顺利上了高中,目前在校表现还不错!
只有努力,才会成功
故事分享完了,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的是:如果孩子的行为出了问题,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不要总是去咨询、依靠那些做理论的人;其二,解决办法要直接明了简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就是好方法;其三,病急乱投医,不但治不好病,还会落下更多后遗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