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教育孩子。
因此,也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自己没做到的事要求孩子去做,自己没完成的梦想,要求孩子实现,还为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冠上“爱”的名义。
如果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家长的做法,你就会发现,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恰恰是那些“不求上进”的父母自己。
孩子最喜欢父母努力的样子
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是孩子最喜欢的?是超贵的学习桌吗?是丰盛的营养品吗?是父母在旁“监工”吗?
近日,一备考生“偷拍”的短视频在网上赢得不少点赞,视频中可以看到对面房间里,妈妈在伏案备课,姥姥在客厅里锻炼身体,而爸爸则在厨房为家人做饭。
这种安静、温馨、各自忙碌的环境,各有各的忙,互不打扰却彼此紧密相连,家长不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而是孩子学习的带动者,可以说是如今年轻人最喜欢的家庭学习氛围。
为什么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首先,孩子在年幼时期,正处于学习模仿阶段,他们对身边的人或事总是在观察、学习,父母是什么样的,他们便会受到感染。
如果父母是酗酒之人,孩子酗酒的概率也会很高,如果父母是懒惰之人,孩子勤奋的可能性便很小,如果父母是寡言少语的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很强。
因此,如果父母是克己用功的人,孩子自然也会在其影响下,变得自律刻苦,反之亦然。可以说,影响孩子成绩的最大因素并非智商,而是父母。
父母没能做到的请不要要求孩子
有孩子晒家人努力的样子,也有孩子晒一家人的“高科技生活”。某学生在社交平台写到,自己在聊微信,爸爸妈妈姥姥同步“畅游”在手机界里。
玩手机、刷视频,这一家人的休闲时光神同步,又请问这样的父母,如何要求孩子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勤奋读书呢?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请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不要口头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却在任性地“做自己”。
孩子未来什么样,其实就藏在父母身上,教育真的没必要舍近求远。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科学家做过一项疯狂的科学研究,研究对象是七万名孩子,研究内容是记录、观察这些孩子的成长与父母基因遗传有多大关系。
此研究跨越了整整五代人,时间长达七十年,结果证明,在所有参与的孩子中,除少数患有疾病外,其次孩子的智商数值相差不大,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重视孩子的教育,是否会为孩子做出积极正面的表率。
或许有些父母觉得委屈,难道还要为做孩子的榜样,而去考个高学历吗?其实父母的榜样作用并非单指多高的文化,重点在于是否让孩子看到父母努力的样子。
比如,那些低学历的父母,可以放下手机多看看报纸杂志,那些靠体力劳动赚钱养家的父母,可以拒绝吸烟、酗酒,而是在家多为孩子做几道可口的饭菜。
父母文化程度高低不重要,努力学习、努力生活的状态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榜样力量。喜欢“鸡娃”的父母们,也请停下来,不如用“鸡娃”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实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