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络的危害,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这两天,西安66中高三学生因为晚间自习玩手机被值班老师没收,在两次讨要未果后,残忍的将另一55岁的老师杀死的事件,一直被人们刷屏。玩手机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玩手机似乎成了学生学习不好、惹出问题的罪魁祸首。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也成了大人们一致的看法。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为什么爱玩手机?手机里边到底有什么?手机为什么会有吸引力?玩手机为什么会成瘾?手机带来的危害是什么?网络、游戏、手机是洪水猛兽吗?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玩手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1、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亿。当年地大陆人口总数139538万,也就是说,目前每个中国人平均拥有1.12张手机卡,可谓是全民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了。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112.2部\百人,也就是说,没人平均拥有1.12部手机,就连最偏远的西藏达到92.6部\百人。下至1岁上至91岁的有多少人没玩过手机?

2、德勤研究发布的《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称,2019年初,中国有6亿人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群,2017年末中国有7.72亿人上网,2018年6月上网人数为8.02亿,2019年初上网人数预计超过8.25亿,5.5亿人将定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购。随着第五代(5G)广域无线网络的开通,将有更多的人使用手机,使用互联网。

3、2017年有统计学生上网人数超过1700万,上网高中生占高中生总数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学生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12分钟。从学生上网的目的看:实用目的、娱乐目的、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37.6%的学生通过互联网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聊天联系。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学生玩手机概况起来就是4种情况:玩游戏、娱乐、社交、学习。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爱玩手机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手机里边有快乐。马克思曾经讲过: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快乐逃避苦难。如果手机、游戏、网络里边没快乐,那么人口中的绝大数人为什么通宵达旦、乐此不疲玩手机?有个7岁的小姑娘给妈妈说她想退休,妈妈问她为什么想退休?她说你看爷爷退休多好,不用上学,不用做作业,可以天天看电视玩手机。

其次、手机方便快捷。学习、购物、要外卖分分钟搞定。不像过去找个答案、查个生字词还要翻半天字词典,现在上网一问度娘啥都知道。

第三、孩子兴趣爱好太少。活动没有场地、交流没有伙伴(都是独生子女)出了学校门进的是补习班的房,作业没做完还要学技能,学生真的就是5+2,白+黑。家长设身处地想一想,十几年都这样,你烦不?客观环境、现实社会给他们的压力和竞争条件不能满足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玩手机就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第四、逃避现实生活的挫败感。”这是许多孩子游戏上瘾的最主要原因,整天沉迷以网络游戏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佳的。他们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在同学中也没有什么威望。他们之所以爱玩游戏,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他们在游戏中可以体会到自己做主、调兵遣将,不断取得胜利的价值感。因此,网络游戏只是他们逃避现实的出路而已,如果没有游戏,他们的能量就会通过其它渠道发泄出来,譬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抽烟喝酒甚至走上犯罪。从某种程度上讲,游戏反而保护了有些孩子,否则,他们很可能走向犯罪道路。

第五、家庭氛围不好。也就是说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家庭氛围不良,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就不愿意待在家里,于是上网就成了他们的做好选择。

第六、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不少孩子爱玩手机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孩子爱玩手机很多时候是一种从小养成的习惯。我们会经常在聚餐聚会时看到,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自己玩的高兴,担心孩子不乖,就干脆个孩子一个手机,甚至不到一岁的孩子手里也举个手机。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学前班回来的孩子又没时间管,干脆打开动画或者游戏,让孩子自己看,甚至说你让看他就会乱跑,一看手机就安宁了。

第七、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好。人们常说孩子的观念不对,什么叫观念?就是观到的东西形成的念。家长天天手机不离手,抖音不离口,晚上电脑不下线,早上上网不下床。你有一千个上网的理由,孩子只看到了一个现象。你说玩手机有一万个不好,孩子只知道你对手机爱不释手。你游手好闲、整天搓麻将、玩手游,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不玩手机、做个好学生,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二、什么是网瘾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络成瘾也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

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五类,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占82%。

社会对于网瘾的概念和认识以及对网瘾的干预和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且概念并不统一。”网瘾”的医学定义一直未有公认,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把网瘾称之为网络的过度使用,或者网络的滥用,也有人把它称为网络的病理性使用或过度的使用。

网络成瘾,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较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2018年6月,世卫组织将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这表明网络成瘾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医学界是有一些不同意见,但世卫组织的初衷是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借此为有关人员提供更多帮助,包括将网瘾患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畴等。此举的意义更多还是帮助青少年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三、网瘾的表现

在表现上,正确的使用网络,是在有需求时使用,或者对自己生活有方便的的情况下使用。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

当过度的使用网络对身体造成伤害、对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来了痛苦 ,甚至正常的生活交往和社会的都受到了影响,就是属于过度使用,应该进行矫正。

有几种表现形式:如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这些表现多跟人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不要忽视网络背后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

一是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是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是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

四、成瘾的判断

2018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青少年健康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会上透露,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发病率接近10%左右。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诊疗规范,但正在制定之中。

“网瘾”影响孩子的前途与健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有人认为,“网瘾”可以说是一个仅次于“毒瘾”的社会毒瘤,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网瘾”的危害更大,它不仅体现在影响身体健康上,还体现在造成认知障碍、心智情商失常、逃避现实与社会适应困难、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恶化、严重的心理冲突等等方面。但是,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看,“网瘾”算不算病,诊断标准是什么,又如何治疗……这一连串的疑问,近年来也一直困扰着社会,不仅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交锋,而且很多观点已付诸实施,比如不少机构早就将“网瘾”当成了疾病,且按照自己的套路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标准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各自为政的做法导致了诸多严重后果。一些地方自行设定的诊断标准过低,将连续数小时玩游戏、几天不出门等,都归为诊断标准,引发了民众的吐槽。几年前,电击、强体力训练等,被当成治疗“网瘾”的常用手段,由此导致多起“网瘾”少年在培训机构内死亡。由于标准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只能通过统一诊疗规范来避免。

去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出现在成瘾性疾患章节中,开启了这方面的权威解读。现在的分歧点集中在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如何制定等方面。目前,国内专家已经着手制定规范,正式的版本发布在即,“网瘾”诊疗有望进入规范化阶段。

但是必须注意,这个规范制定得是否合适,将对诸多依赖网络者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诊断标准过低,可能导致游戏爱好者等被错误地诊断成患者。把没病诊断成有病所构成的危害,要比漏诊病人严重得多,因此标准制定理应少些严厉,只有保持适度的模糊,才能尽量避免出现“被疾病”的错误。少些严厉,多些模糊,还因为当世界卫生组织把“网瘾”列入为疾病时,国内医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过度依赖网络只是一个现象,它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非结果,它和过劳、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导致疾病的原因一样,应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因素,至于是否能够直接当成疾病,业内的争议仍然很大,且这个争议仍会持续存在。因此,将过度依赖网络当成疾病来诊断,应该保持足够的谨慎。

制定诊疗规范的目的,是关心和帮助网络依赖者,不管是否达到了诊断疾病的标准,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诊疗规范没有必要制定得过于界限分明,即使一些真正的病人可能出现漏诊,也可以让干预和关爱手段更加丰富和多样,如此足以填补诊断时故意留出的模糊空间,使干预引导既涵盖真正的患者,又将依赖程度较高的非患者纳入其中。保持适度的模糊,不仅能够更好地干预引导网络依赖者,而且还能尽量减少因列入疾病导致的不利影响。 

对于网络成瘾的诊断与鉴别,目前并没有公认的标准,美国精神疾病学家Kimberly Young认为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过度使用的病理特征,经过修订,形成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该问卷有8个题项,在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的前提下,如果下面8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回答,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2、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3、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

4、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燥不安?

5、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

6、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因为上网而受到影响?

7、你是否对家庭成员、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

8、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五、网瘾的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面非常广。首先,长时间上网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风险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其次,网络成瘾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远高于一般人群。

网络成瘾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也造成巨大危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月到11月网络游戏业务收入1341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非理性购买游戏装备和打赏游戏主播等行为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显著提高暴力事件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从已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来看90%与网瘾有关。

网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危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造成人格异化。二是失学失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多辍学,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因此抛弃了工作。三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四是造成视力下降、智商下降等症状,很多人甚至有脊柱弯曲、“键盘肘”等生理性病变。五是导致家庭破裂。

无论学术界如何争论,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六、如何戒掉网瘾

国外学者认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溺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状态。他们认为,那些被互联网“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想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站点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是尽快健全相关法律。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此外,2018年两会教育立法修法期间,强调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因此,健全相关法律,尽快推动立法进程,有助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是家庭和学校要共担责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家长应避免给青少年过多的压力和关注,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

三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危害及网络成瘾对自己的影响的教育。对青少年自身而言,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出现沉迷网络的想法时,要反复告诫自己网瘾的危害并积极寻求帮助,以抵制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我们希望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注重身心健康的同时,让青少年良好、正确地使用网络,把它作为一个合理的工具,而不是让网络成为伤害自己的工具。

最后提醒大家,与物质依赖的成瘾行为相比,网瘾患者没有受到任何摄入物质的影响,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所以针对网络成瘾的问题要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配合营造好的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4 下午5:16
下一篇 2022-05-14 下午5: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