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小学中的普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手机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一方面家长担忧孩子会沉迷网络或者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家长也无法完全将孩子隔离于网络世界之外。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地管控孩子上网呢?
12月15日,由DN.A计划联合央视少儿频道、腾讯客服、成长守护平台推出的“DN.A课堂”第一讲在北京举行。本期课堂邀请了南都未成年人网络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娜迪娅、腾讯未成年人主动服务专家符欢教广大家长如何使用工具监管孩子上网,同时留守儿童家长代表也在现场分享了帮孩子走出游戏沉迷的经验。
善用工具监管孩子上网
娜迪娅表示,现在一些学校里布置作业和交作业都在用网络系统或者微信了,孩子与同学、朋友间的社交也大多通过智能手机完成,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已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据多篇调查报道发现,目前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缺乏保护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平台上遍布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收看、收听的内容,甚至有一些平台还出现严重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信息。
如何有效监管孩子上网呢?“家长是这个环节中关键的一环”,娜迪娅提出,事实上,许多手机和app都自带监管工具,跟据他们结合测评、采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借用手机自带的家长控制模式和各个软件平台自带的保护机制,可以较好地帮助父母管控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过滤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网络使用习惯。
例如,一些短视频app如果开启了“家长控制”模式,就能限制孩子刷短视频的时间;一些直播app在开启此模式后就会隐藏打赏功能;一些手机开启控制后,会对孩子所使用的app范围和观看内容进行限制。
监管不是监视,解决信任问题是关键
腾讯未成年人主动服务平台教育服务专家符欢指出,其实青少年常常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所以在家长没有可以培养和管理的状况下,就需要借助监管平台来帮助了。而多数青少年不同意介入监管平台被监管都是出于对家长的不信任,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那么该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呢?符欢表示,家长在使用监管平台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为他们讲解这件事,“监管不代表监视”,父母更多的是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肖宁静是一名“留守儿童”的母亲,在谈到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时,她表示,要相信孩子,如果连孩子替自己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大人就给他判定,这样对孩子不公平,并且无论再忙,她都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抽时间和孩子通话,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使用监管平台干涉后,肖宁静帮儿子走出了游戏沉迷。
“如果家长要使用管控工具控制孩子打游戏,前提一定是孩子支持,如果孩子不愿意被绑定游戏账号,一切管理工具都将失去意义。”符欢如此说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