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些家长们抱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到了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成绩就突然下降了,而且还表现出厌学的情绪,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出现逃学的现象,家长们都非常苦恼。孩子们的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心理学有一个词,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或者动物接连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会让人感到绝望,意志消沉,是很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人会有习得性无助呢?这跟孩子两岁到五岁这个年龄段有关。如果家长们留心就会发现,从两岁多三岁这个时候开始,孩子对于家长们说的一些话,想都不想就会说“不”,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运动的灵巧和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第一次尝到了自由的甜头,孩子希望自己行为独立,他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两岁左右的孩子也慢慢能够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他会发现,原来我跟爸爸妈妈是不一样的,跟爷爷奶奶也是不一样的,我是独立的,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孩子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他要体验自我。
孩子想做自己,想掌控自己,但是家长不允许,孩子内心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我矛盾与冲突,孩子会变得叛逆、暴躁不安。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初高中出现比较严重问题的孩子,追溯到他们的幼儿期,就是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阶段,他们的行为完全被别人替代了。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行为独立,可是父母总是强行阻止,什么都替代他,孩子自己的事情没办法做主,而在情感上的陪伴又没能够得到满足,孩子就没办法发展出自我,所以他们习得一种无助感,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哪怕一次很小的考试没有考好,他们就觉得受不了,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无助的,内心非常脆弱。
家长们对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期待,会不自觉的控制孩子的一些行为,孩子的自主权被剥夺了,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自发的想去做的,就不知道为了谁去做,孩子的动力就会不足,也没办法体验到做这件事情的乐趣,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的。所以,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也会变得更有担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