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大是抑郁症吗

六年级学生小希(化名)的爸妈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孩子沉迷手机,耽误成绩不说,还差点闹出人命。

一直以来,小希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听话乖巧。直到半年前,小希开始玩一款爆火的手机游戏,在那之后,逃课、熬夜、不写作业、成绩倒数成了家常便饭。 父母很着急,没收手机、注销游戏账号都试过,但小希仍然会想办法背着他们偷偷玩。

某天,小希妈妈看到小希又在玩游戏,一气之下夺过手机并扔出了窗外,并把孩子关在房间让他反省。不料当天深夜,妈妈打开房间,竟然发现儿子站在阳台上,打算跳下去一了百了……

此后小希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心有余悸的小希父母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于是他们找到了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教授。

郑毅教授在与小希聊过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小希不是网瘾,而是生病了!

孩子“沉迷游戏”前就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郑毅教授谈到很多家长带着“网瘾”孩子来咨询就医,但经过接触,他发现很大比例的孩子都不是真正的网瘾患者,而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立违抗行为等心理精神问题。孩子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着无法排解,转而投入到网络世界寻求安慰。

以小希的案例来说,他学习非常努力,可是他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没能明显提高,久而久之,小希变得非常低落和焦虑。偶然接触到手机游戏,一开始小希并不擅长,苦闷的他更加抑郁,在日记里写到:“我什么都不行,连游戏都打不好!我真是个垃圾!”这时候小希更加自责愧疚、情绪低落、感到焦虑抑郁。本想游戏能给他带来成就感,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体会而又极其渴望的, 但手机游戏并没改变他抑郁的情绪,他也没心情与别人比赛成绩,只是“喜欢”躲进自己还能掌控的手机游戏的世界了。

孩子所谓的“网瘾”其实是逃避现实!

小希看似“手机成瘾”,其实是想要寻找一种方法来解脱自己的心理状态,结果也没能拯救自己:玩游戏并没给他“真正的快乐”,无端的抑郁情绪和无处排解的心理压力被妈妈扔手机激化,本来就抑郁的小希就选择了轻生……

真正的“手机成瘾”会调动体内的内啡肽,让人乐在其中,是不会烦躁抑郁的,这样“快乐”的人是不会苦闷抑郁,甚至自杀的。

郑教授指出其实很多青少年自杀是抑郁症没有被识别和治疗的结局。

其实,像小希这样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手机成瘾”,而是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比如多动症、抑郁症,也可能是压力过大或者情绪焦虑等。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仅仅看到了孩子沉迷手机的表面现象,进而做出孩子“手机成瘾”的判断,予以强制干涉的话,就会激化矛盾,把孩子逼到绝境。

那么家中出现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专家指出,既然病根不在手机上,在于心理问题,那么治疗方法也不针对手机,而是解决孩子的心理疾病。家长早期发现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应及时调整亲子关系,在必要情况下寻求专家进行诊断治疗,帮助孩子把心理问题解决了,“手机成瘾”自然不成问题。

专家介绍,手机成瘾的现象确实有,但真正达到“促进体内内啡肽”级别的“手机成瘾”比例是非常小的。大多数家长们困扰的其实是孩子“手机滥用”的问题。

而手机滥用错的不是手机,就像暴饮暴食不能责怪食物一样,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电子产品滥用行为加以约束和管理。

那么,在发现孩子有手机滥用倾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呢?就此,我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崔永华

崔永华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20年。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1、跟孩子约法三章

在孩子接触网络前或刚开始接触网络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定一个行为契约,与孩子约定上网时间、时长等等问题。契约形成后,双方要严格地遵守,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基本上不会出现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了。

02、不建议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和网络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玩手机的习惯,强制让ta远离网络和手机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家长要更积极地起到引导作用,让孩子明白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放在第一位。只有一点点地去帮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使用。

03、鼓励孩子参与竞争性活动

很多孩子希望在虚拟空间里面获得现实环境中得不到的成就感,所以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争性活动,比如说体育竞技、学习比赛等等, 让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努力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用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来逐步替代虚拟空间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才能真正地离开网络。

孩子滥用手机、沉迷网络等问题是家长们的老大难问题,看了两位专家的解答,是不是给了你新的启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3 下午9:12
下一篇 2022-05-13 下午9:57

相关推荐

  • 叛逆期孩子不出门不见人怎么办

    叛逆期孩子不出门不见人,家长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独立性。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叛逆、冷漠、孤独等。这些现象…

  • 孩子常叛逆

    孩子常叛逆 叛逆期是指孩子的青春期,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也是许多家长最困惑和担心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思考等特征,这让他们与家长之…

  •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办小孩玩游戏怎么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过度玩游戏会对小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小孩子合理地玩游戏。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办小孩…

  • 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叛逆不听话是许多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他们青春期期间。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变得易怒、冷漠、不听话,甚至与家长产生冲突。 以下是一些应对叛逆不听话的建议: 点咨询免费…

  •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怎么让孩子不玩手机游戏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同时也是孩子们最热衷的玩具之一。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释放自己的想象力,探索世界,并且结交新朋友。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导致…

  • 女儿成年后叛逆期

    女儿成年后叛逆期 在女儿成年后,叛逆期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话题。这个时期,女儿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身份感到更加困惑和不满,她们往往会表现出各种叛逆的行为和态度。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

  •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我们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

  • 家长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伤害可能是由于家长的错误行为,例如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缺乏关注、过度责备等等。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伤害孩子…

  • 为什么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

    玩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技能,同时也能够带来放松和快乐。但是,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不让孩子玩游戏,因为他们认为游…

  • 怎样培养孩子爱上学习

    争夺手机和上网时间,是现在家长和青春期孩子之间最频频发生的拉锯战,尤其是疫情期间,习惯了线上网课的孩子们越来越无法离开手机平板,在父母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捧着手机玩的废寝忘食。 有家…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