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孩子不听话不要老是想打宝宝

2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一过两岁,孩子就变了,总跟爸爸妈妈唱反调。

一位宝妈跟我说过,她儿子是如何“气”她的。

她晚上睡觉前跟儿子说:“今天你必须早点睡啊!不能像昨天那样了。”他儿子没回答,这位宝妈就把灯关了。不一会儿就听儿子发出吱扭吱扭声音,以为有老鼠了,开灯一看,儿子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吸着手指,望着天花板。

宝妈一看就火了:“你咋还不睡?刚刚跟你说的啥?不许吃手指!多大了?!听见没有!睡觉!”宝妈已经到了发飙的边缘。关了灯又接着睡。

不一会儿,快睡着的时候,耳朵边上有传来声音,宝妈扭向儿子那一边,灯都不用开,啪的一声,打在儿子手上,这才老实了。

她说她儿子每次都要在“武力”驱使下才能老实一会儿,过不了几天又会“现原形”。

不许玩手机,偏要;

不许吃手,偏吃;

不许喝凉水,偏喝……

无论爸爸妈妈有多少个不许,他非要做一遍,最后都是因为害怕被打,才听话。

就是这样,越禁止越要干,偏偏对着干。

其实应该庆幸,这是孩子有自己想法的表现。

因为,越不让就会越好奇,他还不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想证明自己。

“不听话的2岁”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这个叛逆期通常会持续到4岁,但这仅限于教导的好的情况下。

第一种情况,越不让越好奇

人类都有好奇心,2岁的孩子更是,越不让,越不允许,他就越好奇。这种好奇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他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因此才会更好奇地想探个究竟。

举个例子,水杯烫手

孩子还没接触过烫手的东西,你说多少遍“不要动,烫手!”他都不明白“烫手”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真的被烫过一次后,他就知道了,长记性了。

所以,当爸爸妈妈更多的明令禁止甩出来的时候,是爸爸妈妈经历过的,知道危险的事情,我们在用我们以前经历过,总结出的经验去告诉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同身受。所以你说多少遍不许、不让、不可以,对他来说都是没用的。

我儿子小时候就有一次经历,跟他说水烫别摸,他还是把手挨上去了。刚一碰,小手立马收回来,“嘶~”的发出一声。

我问他:“烫不烫?”

他弱弱地回答:“烫……”

有时候,我们的一些禁止是过度保护,没有给孩子来一个“后果教育”。当孩子吃了这个所谓后果的亏的时候,自然在你的警告下,会有接受的东西。就像开水杯,孩子被烫过后,下次都会小心翼翼,告诉他什么烫手,他都会收手,毕竟,孩子还是信任父母的。

但也有一些情况,那个后果是不能让孩子承担的,因为不可逆,承担了这个后果,就只剩后悔,例如玩一些危险物品等等,所以,对于那些危害极大的,爸爸妈妈还是要让他们尽量不要出现在孩子身边。

第二种情况,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到了2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就像我们以前总被父母说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些人是吃了亏回头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父母低估了自己,想证明自己能做得到,而选择坚持。

而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行不要的时候,我们就是那个“老人”,孩子就是那个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人”。当然,有时候,我们的“老人言”确实是真理,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

孩子不没有切身体会到这里面的“真理”。不该是被“武力”吓得不敢做,而是应该了解后果以及原因。不然被吓大的孩子,当你吓不住他的时候,也就是谁说都不听的时候。

天冷了,让孩子穿上外套,不是因为非穿不可,你是怕他感冒,他也不是偏偏跟你对着干,就不穿,你要问原因,可能是孩子现在跑得太欢,所以很热,只有当你知道原因,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这时蹲下来跟孩子说:“好,妈妈知道你现在热,但是不穿真的会感冒哦,不记得你上次感冒多难受了?咱们过5分钟就穿上好嘛?”孩子想了想好,结果还不到5分钟,他跑来说:“妈妈,冷……”

孩子有想法,我们的想法需要他们的实践去检验,这就是为什么2岁的孩子不让做什么就偏做什么的原因,因为他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体会不到父母口中这个“不该”、“不能”到底是为什么,只有踩雷、犯错,才能让孩子不断地总结经验,从错误中获得成长。

第三种情况,想要证明自己

因为在我们眼里,我们总觉得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总结的经验就都是对的,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了,于是想让孩子规避,但有些情况,是我们低估了孩子。

儿子3岁的时候,我们搬家,有一壶还没开封的食用油在地上放着,孩子爸说去趟洗手间就把油提下去,谁知这时候儿子起劲儿了,非要去提,我说你别提,提不动的。

这孩子越说越来劲,他用两只手一起提住提手,上身往后仰着,硬是把10斤的油壶提着离了地。然后放下后说:“妈妈,你看,我能提开吧?”

那一刻我明白了,孩子想要的是肯定,而不是我一味地否定,当我不让他去触碰一些东西时,其实下意识的是我觉得他不行。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被认同,被肯定。

其实,2岁的孩子有自己想法了,当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做的时候,他可能觉得自己可以,而父母的不放心,激发了孩子的这种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所以就会故意做给你看,想得到你的认同。如果发现孩子是这样,那么,及时给孩子一些肯定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3 下午7:16
下一篇 2022-05-13 下午7:21

相关推荐

  • 心理认知背后的解读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前两天针对17岁少年跳桥事件,我…

    2022-05-13
  • 21天自律养成计划表

    21天自律养成计划表(21天自律养成计划) 提升效率之路为何总是失败?为什么你的待办清单总是有完不成的任务?刚开始计划时的初心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殊不知不知不觉中变得贪心,计划越…

    2022-06-10
  • 低年级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焦虑

    低年级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焦虑 在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然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当他们表现不好时,家长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本文将探讨低年…

  • 单亲孩子上户口新政策

    单亲孩子上户口新政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单亲孩子上户口新政策便是政府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单亲孩子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

  • 孩子心理健康,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不时的担心和焦虑。儿童焦虑也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孩子焦虑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你家孩子有吗?孩子心理健康…

  • 孩子厌学的三大真正原因

    当下中国,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确实很普遍,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忧虑。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是教育界人士的当然职责。笔者观察、思考、学…

  • 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小品

    小品《孩子心理健康》 (演员:小明、小红、小芳)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场景:家庭客厅 人物:小明、小红、小芳 (…

  • 如何管教不听话孩子最有效

    教育问题是如今家长们讨论最多、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爸爸妈妈,很多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心里满是挫败感。 比如,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每天一睁眼,就忙个不停,给孩子吃奶,换尿布,做…

  • 7岁小孩厌学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七岁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7岁小孩厌学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七岁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据政法频道消息,长沙7岁的思思(化名)正读一年级,她上课容易走神,爱有小动作;做作业总是拖拉、马虎,得家长不断催促才能完成,…

  • 小学二年级学生期末评语集锦(小学二年级优秀学生期末评语)

    小学二年级学生期末评语集锦(小学二年级优秀学生期末评语) 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课堂上经常看到你高举的小手,听到你响亮的回答声。这学期你进步了,能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