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案例一:童童是个11岁女孩,小学五年级,生活中感觉自己在家里和学校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假期玩得很开心,作业完成不及时,每次开学的前几天,她都会有些些微的寝食难安,不管做什么总是觉得注意力不能集中。曾经有一次,是要坐下午4点的车,下午1点就开始收拾东西,但是两个小时后还是没有准备好东西。拿在手中的衣服总是不知不觉忘了放在哪,脑海里回想一遍没有丝毫印象,楼上楼下来回走来走去找东西。这种感觉很痛苦,她很想摆脱这种感觉……
案例二:泉泉是个15岁男孩,初中三年级,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开学前一想到马上面对紧张的学习,他都会紧张。而且,最近他总是和父母吵架,明明不想的,可是控制不住,对父母说的任何话都反感,然后就反驳。一个人在家很无聊,总是心情低落,不想做作业,一想到开学就难受。初三了,他好害怕,如果这一年能跳过就好了,不想让父母抱太大希望,可是自己对自己期望太高,压力好大呀!简直脑袋要爆炸了……
案例三:帆帆是个18岁女孩,现在上大学了,但是从小有一个心理困难就是克服不了。问题就是她每次在开学前一个多星期总会心里很难受,一想到要离开家,半年见不到妈妈,又要去学校,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坐立不安。这种现象从高一就总是这样,她应该怎么样做,心里才不难受呢?……
在家长的陪同下,童童、泉泉、帆帆带着满脸的困惑和不安走进了左养右学教育进行咨询。以上求诊者虽然年龄不同,但都有一共同点,就是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放假期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开学焦虑症“。
概念
“开学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也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恐惧症。只是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俗语。”开学焦虑症”是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多集中于年龄13岁至14岁的性格内向的学生,而且女生以4:1的比例多于男生。并且成绩优异、追求完美的学生和适应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的大一新生是”开学焦虑症”常见的易发群体。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类型
持续焦虑情绪让很多孩子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平虑解迫安神剂可以为被焦虑症困扰的孩子解决这一难题。了解开学焦虑症的病因对于后期的干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过于放松型。假期生活过于悠闲自由,孩子不愿意回到有规律和忙碌的生活中。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如不加管理,容易养成晚睡晚起的习惯,上学后很难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
2、担心适应型。有些孩子平时就不善于与同学或老师相处,甚至本来就存在矛盾,如果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加剧这种压力。加之如今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入学后更容易心里打鼓。
3、学业焦虑型。某些孩子因学习成绩差产生了自卑心理,而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因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情绪,这一现象在那些即将进入升学班或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中间表现得尤其明显。
原因
1、开学焦虑一部分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丧失殆尽;有的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还有的学生担心新学期功课、作业太重,担忧学校同学、师生人际关系等,这些已知的与乱七八糟的未知的矛盾重叠交织在一起,更是在为”开学焦虑症”推波助澜。
2、主要的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自己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对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
3、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焦虑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开学焦虑症”的易发学生群。
预防干预方法
一、学生自身
1、要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自我调节,制定一些调整生活、学习状态的计划。孩子们可以主动跟家长、老师讲讲心里话,跟同学、朋友聊聊彼此的心事和感受,自己定一些计划调整生活、学习状态。
2、要提前行动。休整了一个多月,眼看着新学期越来越近,不少学生开始出现情绪焦虑的状况。这往往是学生假期生活安排不当所致。由于假期前期放松过头使得假期作业来不及完成,这是导致情绪焦虑的主要原因。假期最后两周该收收心,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预习,但不必去攻难题,可以选择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等偏记忆类的内容。如果没有新课本,复习也是不错的选择。把上学期学过的内容翻一翻,回想一遍。适当的预习和复习是找回学习感觉、恢复学习节奏的好方法。
3、避免先紧后松,孩子千万别放纵自己玩过头。不少学生在假期忙着参加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到了最后两星期,随着各类培训班陆续结束,不少学生就会出现一种想法:假期我都忙着上课了,最后两个星期总得让我轻松一下吧。这时学生往往会选择疯玩,尤其是大龄孩子会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等。玩电脑其实并不休闲,对孩子的体能和精力消耗很大。对高年级的学生,可安排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同城访友、买些心仪已久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等,尽量少玩电脑、手机等。
二、学生家长
1、家长应尽量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缩短娱乐时间,适当增加学习时间,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不要对孩子加以责备,以免进一步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家长的这些情绪很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大化,家长平时应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可在假期剩余时间内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家务,提前适应独立生活,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大社交面,树立自信心。
2、家长应主动和孩子讨论新学期的生活。引导孩子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但千万要注意,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尤其是对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小学升入初中或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目标和计划应是激励性的,不要制订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过高目标,否则反而会增加他们对新学期和新学校的恐惧。
3、临近开学后的假日里,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上公园等游乐场所,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或者一起去购买学习用品,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作业、同学关系等。
4、假期最后两周应让孩子“收收心”,引导其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学习上,以免增加他们对新学期的恐惧感,多参加体育锻炼。作为家长,家长应以身作则,不能一边教育子女准备开学,一边自己却通宵玩手机、打电脑、看电视等。
三、学校老师
1、开学后,老师应该举行班会,让孩子们交流假期中的趣事,安排的课后作业不要太多,给孩子们一个过渡期。对于教师来说开学第一、二周也很重要,老师可以举行班会让孩子们多进行假期心得交流,安排的功课不要太多,好让孩子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学校可以开设几天的适应性课程,包括找准教室,熟悉校内设施,认识老师和同学等.对于初一学生,可以安排老师专门对中小学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各方面不同点予以讲解等.高一新生开学后的军训阶段,晚上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高中的适应性课程.
从轻松愉快的假期突然转变不愿意开学到紧张的学习中,对于成年人来讲尚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更不用说是一个学生。不愿意去学校,大多数孩子在开学前都会有这种心情。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产生恐惧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导。
总之,只要我们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孩子自身共同努力,科学应对,那么开学焦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减缓甚至解决的。当然,如果发现孩子临近开学出现烦躁焦虑、哭闹不安、厌学、好发脾气等反常表现时,家长应该持续关注,必要时应及时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