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儿童少年抑郁症
儿童少年抑郁症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学龄前期儿童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学龄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青春前期除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以外,较明显的症状是行为异常。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1.大多表现为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
2.年小的病例常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
3.可有幻视、幻听、幻想性幻觉以及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
4.表现为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姿势。
小儿多动症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一样毫无顾忌地上蹿下跳,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有些在抽动的同时还常伴有不自主的发声。
儿童少年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
1.强迫观念: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场面等,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
2.强迫行为:反复洗涤等,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门窗是否上锁等。
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有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等。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给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压力与日俱增,必然影响到最为脆弱的儿童。
事实证明,儿童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性格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5%左右,其主要表现为:咬指甲、抽动症、遗尿、学习困难、对立违抗性障碍、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症、考试(前)焦虑、多动症、情绪不稳、逃学、拒绝上学、网瘾、情绪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我院率先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及儿童少年精神科病房,就诊人次逐年上升,其中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占35%、多动症及学习困难占20%、行为问题占10%、抽动症占10%、精神发育迟滞占10%、精神疾病占5%、其他占10%。
针对儿童青少年存在的各种情绪及行为问题,我院设立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室,开展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行为矫治、沙盘治疗、注意力训练、音乐治疗、脑电治疗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自1998年开始,我院开展了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为社区中小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心理热线”,解答儿童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次举办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义诊宣传活动,并对学生的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