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一个妈妈在群里抱怨,三岁的孩子最近很不乖,总是喜欢唱反调: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总是反对,不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要自己做。比如:让孩子吃饭、睡觉,坚决抵抗“我不要”;不让孩子吃糖果,不让孩子在妈妈做家务时跟在屁股后面添乱,孩子哭着嚷着非要;一些明明做不到的事情,非要逞能“我要自己来”,然后做不到就发脾气…..
这位妈妈滔滔不绝地列举了很多,然后妈妈群里就炸开了锅,妈妈们都跑出来指认自己孩子的“罪行”。我们很容易把孩子的种种逆反行为,归咎为孩子任性,不听话,甚至担心“这么小就这副德行,长大了还得了?”
其实,孩子喜欢唱反调,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经阶段!
据幼儿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两三岁时,自由活动能力增强,接触到的信息不断增多,自我意识也就越来越强烈,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情,对大人的安排总喜欢说“不”,不喜欢大人干涉自己的行为。
因此,心理学家把孩子2—5岁之间集中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为“第一反抗期”。
这意味着,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独立性开始萌芽,开始有了“我”和“你们”不一样的意识,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生理和心理正常发育的重要表现。
其实,孩子出现第一逆反期,不仅是正常反应,而且还是孩子判断力和独立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心理专家曾做过一项研究:把100名2—5岁的孩子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逆反行为较为强烈的孩子,第二组为逆反行为较弱的孩子。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表现如何。
结果发现,第一组实验中,80%的孩子在成年之后,能够具备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而在第二组实验中,只有24%的孩子长大后能够自己独立,其余的孩子独立性都比较差,经常会依赖别人。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呢?
首先,孩子存在“游戏心理”。当孩子在2—5岁的阶段,普通存在一种游戏心理。什么是游戏心理呢,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好玩。
心心2岁多了,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抓碗里的菜,满手油乎乎的,又去拍墙壁,每每这时,姥姥就会提高嗓门说“嘿,手不要拍墙壁”。姥姥越是制止,越是表情夸张,心心反而拍得越起劲,咯咯地笑,在她的概念里,看到大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反应,觉得这很好玩。
其次,这个时期的孩子“单向思维”决定自己的行为。什么是单向思维?简单说,孩子的单向思维就是只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思考问题,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大脑还不会转弯。
想起了去年有一次去朋友家留宿,当时朋友的女儿晗晗刚上幼儿园小班,早上的时候,我就被小晗晗的哭声吵醒了。原来,晗晗吵闹着要穿一条粉色的公主裙,但是那条裙子昨天刚洗,现在还没有晒干。朋友无奈地说:“孩子太倔了,每天都要穿这条裙子,告诉她裙子洗了没干,还不能穿,但孩子非不听。”
最后,孩子唱反调容易伴随坏脾气,不是孩子故意,而是与心率相关。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宝宝发脾气居然是受心率控制?
国外的研究人员就此做过一项实验,给孩子带上传感器,这能够准确记录孩子的心率。当孩子平静地玩耍时,心率大概在13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心率都高于成人。然后,让孩子又去玩自己不喜欢的游戏,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就很不配合,心率瞬间达到了180。
想想心率180是什么感觉?就是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的感觉。看了这个实验结果,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没有做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大哭大闹了。
那么,当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来了,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父母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不要吼叫,更不要打骂
前面我们说了,2-5岁的孩子出现“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这个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判断这个行为是对还是错,甚至不知道这么样会有什么后果。
所以,当孩子出现叛逆时,我们要多理解、包容孩子,想想他(她)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现在出现的种种“恶习”,只是刚好处在了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而已。就好像我们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有更年期一样
在《妈妈是超人3》里,贾静雯对待女儿咘咘叛逆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节目里,幼儿园老师要咘咘和妈妈一起准备一首自我介绍的歌曲。贾静雯精心准备,认真写歌词,还悉心教咘咘唱,可是,咘咘各种拒绝,就是不唱。当妈妈唱到“一个可爱的妹妹”时,咘咘突然起身,一下子把旁边的妹妹波妞推倒在地上。
那一瞬间,贾静雯是生气的,但她很快镇静下来,抱起咘咘,轻声问:“刚刚为什么要推妹妹?”
咘咘小声说:“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开”,贾静雯并没有责备咘咘,而是告诉咘咘,这样抱抱是不对的,然后给咘咘示范了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抱抱。
其次,遇到孩子胡闹、说不听,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安抚方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典范。上一秒还在哭闹,可能突然看到一件喜欢的玩具,转眼就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为啥呢?先来看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在一个盒子里装上糖果,孩子很想吃,但无论如何,就是没有满足孩子。这时,孩子大哭不止,爸爸妈妈轮流去抱孩子,安慰孩子,但都没有用,孩子的心率依然在180。
随后,研究人员让这位妈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你看,那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瞬间,孩子停止了哭嚎,不由自主地看向妈妈手指的方向。惊奇的是,孩子的心率也回到了正常。
最后,不要过度地保护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也是导致孩子频频说“不”的原因。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什么都想试,什么都想做。
比如:孩子经常会模仿大人的样子,自己穿衣服、穿鞋、洗衣服、扫地、爬凳子上拿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的过分担心,觉得孩子做不好,甚至容易磕到、伤到孩子,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代劳。从而,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学习探索生活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子,那就让他传穿,等他做不好时,我们再去帮忙;孩子想要洗衣服,给他一块小肥皂,让他自己去洗小袜子;孩子想扫地,就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
本来,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让他们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是指望2-5岁的孩子就能真正学会生活技能,而是尽量不去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能够体会到亲身实践的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孩子唱反调,闹情绪,不一定是坏毛病。只要我们懂得了孩子的心理,并且能够正确地应对,孩子就会顺利地度过这个他们专属的“第一反抗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