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妈妈诉苦。
她说自己为了儿子,辞了工作全职带他。可是孩子一点都不念她的好。现在儿子上初一了,不肯好好学习不说,对自己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每次批评他几句,儿子不是回房间把门“砰”的关上,就是冷冷地说一句“你烦不烦啊”。
这位妈妈委屈极了,她想不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为什么孩子一点都不理解她的苦心,对自己还越来越冷漠呢?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种体会,孩子越大越叛逆,越大越难管。
明明我们是好心,希望他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可不管我们讲道理,还是批评、打骂,孩子都不会乖乖照做,甚至还会说一些伤我们心的话,真的是太让人寒心了。
其实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和他建立好亲子关系。虽然我们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因为方法不得当,不仅没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甚至还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孩子心里有委屈,有怨气,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就爱管着我”。有这样的负面情绪积压着,他们当然不愿意听我们的话。
正如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里说的,
“你和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会不会听你的,听多少。要管教孩子,就先和孩子搞好关系。”
今天,小样妈就来分享3个和孩子建立联结,搞好关系的办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听我们的话。
01 每天和孩子聊聊天
你可能会说,“我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啊,问他作业做完了没,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这里的聊天,可不是那种“你问我答”式的询问,而是看起来聊的都是废话,却特别能拉近彼此距离的谈心。
曾经看过一档亲子节目。节目里,上高一的儿子和爸爸的关系非常紧张。儿子每天回家后,都会马上回房写作业。父子俩唯一能说上话的时间,就只有在餐桌上。
原本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可以聊聊天,沟通一下感情。可是这位爸爸总喜欢把饭桌当成课堂,不是数落孩子学习不认真,成绩越来越差,就是下达各种命令,“这次考试好好复习,必须考进班级前20,听到没有?”
结果有一次,儿子重重的摔下筷子,对爸爸吼道,“学习学习,你就只知道关心我的学习,你有真的关心过我吗?”说完这句话,儿子连饭都不吃,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很多家长都容易不自觉地掉入这样的误区里。以为孩子哪里做的不好,我们就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地方,反复地说教。这种只看缺点,只关心学习的做法,会让孩子很受伤。
其实孩子最想和父母聊的,是自己的感受。是我今天遇到了什么事,开心或者不开心,特别是在遇到委屈的时候,只想和父母倒倒苦水,撒撒娇。
想要让孩子敞开心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们说,我们就不能带着批判的态度,去一一纠正孩子的话。
比如孩子说“学习没意思,不想上学了”。很多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非常紧张。
因为我们知道学习对孩子有多重要,知道不想上学的想法有多危险,所以我们会本能地批判孩子,“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学生不上学,你还想干嘛?”
本来孩子只是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有点灰心,或者人际关系遇到了麻烦,想要发发牢骚,让爸妈关心一下自己而已。结果我们的紧张和批评,反倒激起了孩子的敌意,疏远了他和我们的关系。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曾经提到,他的老师布鲁斯,一位一辈子和孩子打交道的老校长说过,
“我见过的每一个成功的孩子都是因为大人给过他们无条件的爱和鼓励。”
孩子需要我们的爱才能茁壮成长。而这份爱应该是不带批评和强迫,能让孩子舒服自在的。每天陪孩子聊聊天,听听他的感受和想法,就能把我们的爱很好地传达给他。
02 一起做点特别的事
除了聊天,陪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能加深亲子间的联结,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小样妈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因为从小和爸爸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直到现在她已经三十岁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和爸爸亲近。
亲子间相处的时间少,就一定会生疏吗?不一定。
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小样妈小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不在家,但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好,原因就是只要爸爸在家,就会带我四处溜达,形影不离。
每次买菜,爸爸都会牵着我的手带我一起去菜场。小小的我拎着大大的篮子,看着爸爸和小贩讨价还价,一有好吃的就往我嘴里塞,那种感觉特别幸福。
天气好的时候,爸爸会骑车带我去郊外。看看草地上晶莹的露珠,盛开的油菜花田,还有秋天成熟的玉米。
虽然每次回家,爸爸都要让我写作文,但现在回忆起来,那种跟着爸爸四处游荡、探险的经历,还是很珍贵的。
正是这些特别的小事,拉近了我和爸爸的距离。即使他不能时常陪伴在我身边,我也坚定地相信,爸爸是爱我的。
其实想要让孩子亲近我们,真的一点都不难。陪他玩一玩专属于我们的游戏,去公园逛一逛,放个风筝,一起去菜场买菜,做一顿特别的晚餐。
不用花钱出国旅游,也不需要饭菜做得多丰盛、多可口,只要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参与,有共同的经历和回忆,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03 再气,也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最后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我们为孩子付出多少,如果我们不能好好说话,对他总是批评和数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那种沮丧和委屈,会关上孩子的耳朵,让他不愿意再听我们说话。
那么问题来了,当孩子不听话,让我们失望的时候,怎么说话才能不伤害孩子,同时又让他愿意改变呢?
给大家推荐《非暴力沟通》里的两个方法。
第一,学会区分事实和评价。
事实就是我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而评价就加进了很多主观的东西。
比如孩子想买新玩具,这时我们说,“上周妈妈给你买过一个玩具了”或者“你已经有50辆小汽车了”,这是在描述事实。
但如果我们说,“你怎么那么贪心啊,你又想发脾气了是不是?”这就是评价。
我们在指出孩子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用一些负面的标签去评价孩子,这会让他感到被否定,很不舒服,想要逃避或反抗。
但如果我们能用客观的描述去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反馈给孩子。
“宝贝,我看到你的床上堆了很多衣服。”“现在已经10点了,你还没有睡觉。”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
好好说话的第二点,是要学会表达感受和期望。
比如上面的例子,孩子房间很乱,我们希望他能收拾,这时我们可以说,“宝贝,我看到你的床上堆了很多衣服,这让我觉得不太舒服。我希望房间能整洁一些,你愿意和我一起收拾一下吗?”
又或者孩子很晚都不睡觉,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感受。
“宝贝,现在已经10点了,你还没有睡觉,我担心你睡不够,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很难受。”
虽然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来让孩子保持整洁、按时睡觉,但起码用这样的方式说话,我们不会那么生气,孩子也比较能接受我们的意见。
要不然,我们辛辛苦苦地和孩子搞好关系,吵几次架就能把一切都归零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3个和孩子建立联结的方法。也许有些人会说,“养个孩子还那么麻烦,还要费劲心思和他搞好关系,累不累啊。”
也许一开始是会有点累。但当孩子在不经意间,说出那些暖心的话,做出充满爱的举动时,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前不久,我看到橱窗里挂着两件衣服,便问小样,“妈妈穿哪一件好看?”
没想到才3岁的他说,“妈妈你喜欢哪件,我就说哪件好看。我还要给你买新裤子,我很爱你哒。”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幸运,能拥有这样一个爱我,处处为我着想的小暖男。
努力在孩子心里多占一点位置,何尝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幸福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