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改变厌学情绪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动因。帮助上初中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于纠正孩子的厌学情绪有独特的作用。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自我意识能使人正确认识自己,常常表现为积极、乐观、自信;而自我意识较弱的人则常常表现得消极、自卑、怯懦。而后者往往正是一些厌学孩子的意识反映,可以说是心理不够健康的一种状态。
要帮助一个自我意识较弱的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常常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自我意识是人在认识自身和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年人往往在不经意中给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制造了许多障碍,如在孩子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耐烦的家长往往打断孩子蹩脚的表达或抢先代孩子说了;在批评孩子时常常使用“你真笨”,“我看你也不会有多大出息”之类的话;对孩子的创造和成绩持不屑一顾、漫不经心的态度;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愿等。家长这些做法大多是因为他们习惯于以成人的目光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的幼稚,而未必是有意要伤害孩子。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妨碍了孩子自我意识的确立,妨碍了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该关心、信任和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严而有格,切忌用贬损性的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少家长正是由于忽视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或缺乏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了家庭教育未能收到应该收到的效果。为此,家长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应做到:
(1)提供一个温馨且可依赖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他是站在一起的。
(2)帮助孩子制订出通过努力所能实现的目标。
(3)多与孩子谈论将来,让孩子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4)帮助孩子既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又学会以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
(5)孩子即使有十分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予鼓励。
(6)对自我意识较弱的孩子,要对他们的优点多多激励。
(7)对孩子的批评应该立足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上。
(8)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9)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把失败视为学习的一部分。
(10)鼓励孩子写日记,这是一种使孩子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的良好途径。
总之,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孩子对生活的适应和心理、行为素质的良好发展,对纠正厌学情绪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对孩子来说,从幼年到青年,自我意识逐渐复杂起来,不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的情绪、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了解;不仅能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同时还有自爱、自尊、责任感和义务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