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线上教育克服种种困难全面展开
因新冠疫情的爆发,在教育部大力倡导下,线上教育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一时间,学生在手机或电脑端听课,老师变成了主播,家长手机里下载了一堆APP,还要时刻监督孩子是否认真听课。虽然从一开始,线上教育就充满了争议,但经过十多天的磨合,已渐渐走上正轨。
1、老师在线教学设备和经验不足。
老师们没有经历过在线教学,也没有在线教学的工具,但为了在线教学能顺利开展,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还不得不购买了新的手机,电脑,麦克风,手写板等教学工具。教学APP的使用,也让老师们经历了磨难。
比如,有的老师,为了寻找安静的环境,更是把教学地点搬到了卫生间。有的老师直播期间,操作不慎,播放了不该播放的内容,而被停职。有的老师直播忘记开麦,自言自语了一节课。
2、有些学生家里不具备听课条件。
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或网络信号,无法听课。有些家庭,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台电脑或一个手机,无法满足两个孩子同时上课。有些家庭,不具备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上课总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有的家长要上班,不能指导孩子使用教学APP。等等。
3、家长手机下载一堆APP,手忙脚乱
许多家长手机里下载了一堆APP。有的老师用钉钉,有的老师用云课堂,有的老师用腾讯。老师发布的的消息,有时候要用微信,有时候用钉钉。家长得时刻盯着手机,一会打开这个,一会打开那个,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信息,不堪其扰。
不过,经过十多天的网课练习,老师们的教学操作越来越熟练,学生们对上课流程也已适应,家长们也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了安静学习的环境。线上教学也开始走上正轨。
学生厌学情况不断出现,线上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其心理特征为,对学习缺少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事情。其行为特征有,没有责任心,作业马虎草率或不写作业,行为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乱,甚至旷课逃学等。
十多天的网课学习,学生们对在线习已失云了当初的兴奋激情,开始变得平淡。一部分不自律的孩子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网课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有老师反映,刚开始上课,所有学生都提前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时上课的人越来越少。有老师反映,刚开始上课,所有学生都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者交上来的作业有抄袭现象。
比如,有家长反映,刚开始上课,孩子能够按时起床,按时去听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床越来越晚,甚至打卡之后继续睡觉。有家长反映,刚开始上课,孩子能够认真听讲,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过过程中,逐渐开始聊天,打游戏,吃东西。
因为在线学习,不像学校教室那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随时随地的监督,许多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放松,产生了学习问题,也比在学校更严重。比如,有老师向家长反应孩子没有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家长反而要求老师对学生多加管教,在家里,孩子不爱学习,不听他的。
厌学由来已久,并且问题严重
厌学问题其实由来已久,而且有不断扩大和低龄化的趋势。
某知名学校曾做过一项连续三年的调查,对1011名初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62%的人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并有厌学情绪;约有7%的学生有逃课行为。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学生仅有21%。
根据厌学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轻度厌学。学生能够坚持上学,只是对某门课程厌烦,不想学习。
2、中度厌学。学生会旷课或逃学,经常不做作业。
3、重度厌学。学生拒绝上学,对所有课程都不感兴趣。
厌学问题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还导致了许多家庭矛盾,破坏了亲子关系,甚至危害社会。
比如,网上流行的段子,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比如,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混入社会,误入歧途,前程尽毁。比如,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厌学成因的一个解释:学习是逆人性的。
人们为什么不爱学习?有人说,这是因为学习是逆人性的。
这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大脑掌控能量的分配,为了有效节约地使用能量,大脑倾向于即时反馈,即时满足的行为。比如,饿了,就去吃饱,渴了,就去喝足。这样的行为,大脑会释放让人感觉快乐的物质,激励人去重复这样的行为。
而学习,是对未知领域的思考和探究。这种行为需要大脑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不得到及时的正面反馈,大脑就会抑制快乐的物质的产生,使人处于抑郁痛苦之中,从而阻止人们继续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不爱学习的。
但是,如果人类不爱学习,那怎么解释那些坚持学习的人呢?是什么原因让人他们没有感到痛苦,反而乐在其中呢?
行为产生的经济学解释:利益最大化。
我们知道,人们做一件事情,会去权衡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和收益。成本是做一件事情的付出,付出总是让人痛苦的。收益是做一件事情所得的回报,获得总是让人快乐的。如果收益小于成本,回报的快乐不足以抵消付出的痛苦,他就会拒绝去做。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回报的快乐足以抵消付出的痛苦,他就会去做。如果,一个人,有多个可以选择的事情去做,那他倾向于做他认为利益最大(也就是收益减去成本最大)的那一件。
这就引出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延时满足。它的通俗意思是,现在两个选择,当下满足只能获得很小的收益,而承受一段时间的痛苦,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人们通常会选择后者。
比如松鼠秋天辛劳地藏食,以保证有足够的食物过冬。
比如工地上的民工,他们在工地上不惧风吹日晒,为了获得工资养家。
这些都行为能够坚持,并不感觉痛苦,是因为他们认为,获得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这是符合他们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许多人觉得,自己做一件事情,好像并没有想太多。这是因为,潜意识中,大脑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权衡。
成本和收益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不是明面上,做一件事情付出的显性成本和获得的显性收益。所以,经济学上又提出许多了新概念:机会成本和机会收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短期成本和短期收益,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
简单解释一下这两对概念:
机会成本指因为一个人做了某件事情,就不能去做另一件事情。如果做另一件事情,他会获得相应的收益,这个收益,就是他做某件事情的机会成本。
机会收益对应于机会成本。
通常人们做选择是,要求显性收益要大于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人做投资,有两种理财产品,一个是投入1万元,一年可以获得1千元收益;另一个是投入1万元,一年可以获得1500元收益。他通常会选择后者,因为这样,他的显性收益是1500元,他的机会成本是1000元,显性收益大于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新增一个产品而付出的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新增一个产品而收获的收益。
通常人们做选择,要求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比如,新生产一部手机,需要花费500元,而新销售一个手机可以获得1000元。工厂就会加大生产量。若市场变化,新销售一个手机只可以获得400元,那工厂就会选择停产。
短期成本指做一件事情在短时期内的付出。长期成本是指做一件事情在长时期内的付出。因为一件事情各个阶段,付出的成本并不一致,所以也是人们做事情的一个考虑因素。
比如:开一个饭店,刚开始需要付房租,配设备,装修等花销巨大,但正常营业以后,就只需付员工工资和日常开支,花销就会降很多。
短期收益是指做一件事情在短时期获得的收益。长期收益指做一件事情在长时期内获得的收益。因为一件事情各个阶段,获得的收益并不一致,所以也是人们做事情的一个考虑因素。
比如,研发一个新产品,前期投资巨大,没有回报,后期研发成功,就会获得巨额回报。
人们要做的事情,持续的时间越久,他所考虑的因素就越多。他会综合各方面考虑,预期的利益越大,他的信念就越坚定,行为也越持久。
学习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人们普遍认为以前的学生爱学习,特别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就能认真刻苦持续的学习。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从短期来看,比如一个学期。他的显性学习成本是,他为学习花费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显性收益是,他因努力学习,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取得的好成绩,赢得的老师表扬学生尊敬,周围邻居的羡慕等,都会让他得到极大的满足。他的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如果不学习,他就要回家做家务,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虽然,学习是痛苦的,但不学习更痛苦,学习的收益又远大于不学习的收益。所以,他会选择学习。当然,因为他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父母为之付出很多,他更会珍惜学习机会。
从长期来看,比如从小学到大学这一时期。他的显性成本是他为学习付出的这十多年努力。显性收益是,他会得到一个好工作,过上农村羡慕的城市生活。而机会成本是,如果他不上学,可能没文化,只能在家种地,或在城市干一些体力劳动,只能过穷困的生活。综合比较,收益远大于成本,学习获得的利益远大于不学习的利益。所以,他会坚持学习。
再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看,他只要多付出一分的努力,高考多考一分,就会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出来,就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所以他会选择学习。
再看现在普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充斥于学生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长为了孩子,承包了除了学习之外所有的事情。孩子反而不愿意学习,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愿再看书上的一个字。我们再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从短期来看,比如一个学期。他的显性学习成本依旧是他为学习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显性收益依旧是,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知识的满足感,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等。比较之前的例子,看似显性的成本和收益没变,但其实大有不同。先说,显性成本,现在的学生的学习负担比以前学生重的多,书本多,作业多,难度大,每天学习十个小时,作业写到晚上十点,只算正常。而且,家长更加关注他的学习,时刻都在监督他,强迫他,时常批评训斥他,这些又增加了他学习的痛苦。也就是学现在学生的显性成本,比以前的学习成本扩大了很多倍。再看,显性收益,一个学校几百人,全校一排名,优秀的只是少数,想要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变得非常困难。他想获得这种收益的难度变得非常大。他就会把显性收益调低,正如许多学生间流行的一句话: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而他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如果他不学习,他就可以睡懒觉,玩游戏,打篮球,看电视剧等。这样一比较,无论从收益与成本的关系,还是收益与成本的关系,都收益小于成本,他自然不爱学习。
从长期来看,比如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他的显性学习成本依旧是他为了学习花费的十多年的努力。显性收益依旧是,他毕业可以找个好工作,过上比较不错的生活。与之前的例子相比,显性成本和显性收益又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学习,大学本科已经很普遍,需要读研读博,成本变大,痛苦时间加长。而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能找到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学习收益和成本之间距离不断综小,利益在缩水。再看,学习的机会成本,如果不学习,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多年的努力,他也会取得不小的成就,赢得社会的尊重,过上美好的生活。综合比较,学习比不学习的利益更大,所以他自然不愿意学习。
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看,他都已经竭尽全力,他再多用一份功,成绩并不会相应提高;他再多一份努力,排名并不相应的上升,他高考再多一分,考取的学校档次并不会变化。更严重的是,因为超出能力的学习,学习效率反而更低,甚至出现退步。学习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边际收益,他自然不愿意学习。
厌学困局破解浅见
通过以上分析,要破解厌学困局,我认为需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增加学习的机会成本,减小不学习的收益。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孩子不想学习,他爸爸把他送到建筑工地一个月,他就乖乖回去上学,再也不提不想上学。
现在的学生不学习,父母依旧给他提供一切,就让他错误地以为,他生活的一切得来很容易,他不知道父母为他承担了多少压力。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就要让他亲自去体会生活的不易,让他看看,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他会怎样。
2、增加学习的边际收益,减少学习成本。
增加学习的边际收益,是指家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和取得的进步。这让孩子看到,他付出了一份努力,就获得了一份回报。这样他就更有动力和信心继续学习下去。
减少学习成本,是指家长不要不合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用优秀学生来来刺激和嘲讽孩子。孩子如果非常努力依旧达不到目标,付出巨大的成本还得不到收益,就会非常压抑和痛苦。学习行为就会终止。
学生厌学原因复杂,本文只是我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见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