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溺爱、辱骂,无论哪一项,都是孩子教育的大忌。而通过实践经验得知:那些“网瘾”少年悲剧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
01
“孩子都是好孩子,
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令人深有感触。
14岁男孩家明,上初二,妈妈在国企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爸爸是私企管理人员,大学本科学历。原以为家境不错,家庭关系也应该和睦,但男孩已辍学2个月。
男孩在外表现得很正常,可一到家里,竟对自己的妈妈暴力相向,为了发泄情绪,甚至在墙上贴满了许多写满“耻辱”、“黑社会”等词汇的纸张。
在男孩的父母眼里,“孩子需要改变”;可在男孩自己眼里,“我为他们付出的挺多的”。
原来,他早已厌倦了父母之间的暴力,和家庭的冷漠。“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都是她对。我爸在一边躺着,受不了了,就会使用暴力。”
而男孩“拯救”家庭的方式竟是不再上学,成天待在家里上网。因为只有他那样做时,爸爸妈妈才会联合起来对待他的问题,这让他看到父母的“和谐”。
“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当孩子出现所谓“问题”时,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找“外在”的因素,或者将错归咎于孩子本身。这样“缘木求鱼”是永远不会根本性解决孩子的问题的。
02
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教育你的孩子
去年8月底,一名13岁男孩因为“吃鸡”游戏,从四楼坠落身亡,其母亲义愤填膺地表示,“孩子的死绝对是游戏害的,不会是其他原因的”,并要起诉游戏公司,告到破产。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能够使人从中得到诸如“胜利”、“成就感”等即时性的反馈,让人上瘾,但并不是每个打网络游戏的孩子都会发生悲剧。
其母亲在态度决然地苛责游戏公司的同时,是否有去思考过,孩子为何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网游游戏的愤怒,到底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还是为自己的监护不力找挡箭牌。
实际上,很多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仅仅只尽到了“养育”的义务,却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相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付出,用“金钱”代替了“爱”,是开不出你想要的花朵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