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青少年,在教育上、思想上、认知上的确和以往年代的孩子不同。年纪虽小却以另类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特别是上中学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
逆反心理的初级表现,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他们的行为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和独特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近几年以来,经常会发生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家庭悲剧,有的中小学生甚至砍杀父母、爷爷奶奶,也有很多中小学生进行自残、自杀……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年龄与生理条件
很多青少年的态度及行为,没有达到父母、老师所期待的哪个点,受心理上的压力,容易发生激烈冲突。同时,他们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得到理解、尊重;于是在不能得到满足时,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二、情感及心理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上,又容易出现一些不合逻辑的事情,不能从深层理解,而注重表面的现象来主导情感,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好奇心的驱使
好奇心人人恐怕都有,然而青少年们更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喜欢上新事物和新知识。因此,家长越不想让他们接触碰到的东西,他们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
四、思维转变未成熟
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没有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辩证的处理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以至于固执己见,走向极端。
五、外围环境的驱使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是需要根据年龄段需要,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过渡到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等。对孩子进行施压,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不当,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冲突承受不了时,便会使得心理状态不平衡。
以上就是常见的五点原因,逆反心理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作为一种反常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形成一种对人对事多疑、冷漠、偏执、不合群的完全病态性格,让青少年的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工作学习消极、意志衰退等,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我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医生王波,在这里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用自己曾经的所得经验去阻止孩子的好奇心,或者责罚孩子犯的错误,试着以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耐心沟通,这样可以缓和及避免出现逆反心理。
其次,当青少年出现不理解、不认同时,不要粗暴教育,耐心教导他们换位思考,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告诉他们怎么正确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还应该提高青少年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让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逆反心理也可以得到克服和缓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