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怎么办

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然而,国庆前后两周内,两起大学生自杀的消息令人心痛,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小觑。

近些年,有些孩子出现了网络成瘾、色情成瘾、甚至轻生自杀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警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教授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但是,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今,家庭和社会告诉孩子的一个信息似乎是只要知道读书就行,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你干,你的成功就是学习成绩的成功,你的失败也是学习的失败,缺乏多元的评价指标。”

大学生轻生自杀 他们把生命当儿戏?

2018年10月10日晚,网上出现一则寻人启事,称2016级浙大化工博士生侯京京当晚近10点发微信朋友圈内容流露出投钱塘江寻短见,请大家求帮忙寻找。14日上午,警方在钱塘江水域发现一具浮尸,经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京京的遗体。

2018年10月10日晚21:43,侯京京的朋友圈里疑似发了一条遗书。

而就在国庆节之前的9月27日凌晨3点半,深圳大学正在读研三的一个男生跳楼身亡,跳楼前他曾发微信朋友圈向世界告别。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的全球预防自杀报告《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显示,全球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约每40秒钟死去一人。据世卫组织统计估算,自杀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因战争、谋杀而死亡的人数的总和。

除了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近年来,青少年恶性案件也屡屡曝光。

2015年10月18日,湖南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的52岁女教师李桂云被人谋财害命,三位凶手都是未成年人,事发时的年龄分别13岁、12岁、11岁。事发后,他们三人还若无其事地继续在网吧上网打游戏。

同年10月22日凌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某商务进修学院一名15岁的学生因半夜外出上网被老师发现发生口角,就在附近的超市买了一把水果刀将老师捅伤致死。

同年12月4日上午,湖南省邵东县一名高三学生疑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叫了家长,而持刀在办公室将老师杀害,时年18岁。

2018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们国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逐年增加。同时,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包括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赌博成瘾、购物成瘾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咪告诉未来网记者:“现在孩子各种成瘾行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感,或者目标不清晰,缺乏自我和自主感。小时候父母教育他们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当孩子受挫的时候,就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办。如果这时候父母再施压,孩子应对不过来就会选择逃避。”

“所以,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等满足了孩子的两种需要:一是可以自己说了算,有自主感。另一个是快感与满足感。”范咪解释道。

看学校用人的环境未变 学生心无旁骛只为考取名牌大学

边玉芳告诉未来网记者:“实际上,我们整个的社会成才观、用人观,以及对成功的看法等,都存在着有待纠偏的地方,不太关孩子的成长需求。现在,大众一谈到成功,就是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那种赚大钱的、当大官的。于是,教育就忽略了人的内心需求。而恰恰内心丰富、有正常情感、善良的人,有良好的价值观、有理想信念的人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尊重的人。”

“同时,我们的评价制度和用人就看你是不是‘985’或‘211’大学毕业的,所以,所有的学生高考时就以‘985’或‘211’学校为目标,所有的中小学都追求升学率。而且,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学校,只关注他们的学习,除此以外,什么都不用干。”边玉芳如是说。

2018年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表明,“学生和班主任都认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情况(选择比例分别为79.8%、79.9%)、身体健康(66.6%、66.5%)和人身安全(62.2%、52.2%),远高于对道德品质(25.3%、30.7%)、日常行为习惯(15.2%、18.7%)、兴趣爱好或特长(10.8%、7.1%)、心理状况(6.5%、11.1%)等方面的关注。

四年级、八年级的班主任也认为,家长最关注学生的方面是考试成绩,远高于对爱好或特长发展、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注。

边玉芳告诉未来网记者,“我们的这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考前三名、前十名,小学四年级有一半左右的家长希望孩子得前三名。可是,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前三名只有三个人。在这种需求下,家长和孩子、老师沟通的也是学习成绩那点事,家长最关注的都是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报告还显示,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在“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选项上,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勾选比例分别为23.6%和19.0%,而在“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选项上,二者的勾选比例分别为34.0%和34.8%。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轻德”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但是,边玉芳认为,“这个板子不能只完全打在学校和家长身上,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人才观、用人观、成才观都会影响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和行为。”

范咪表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问题后才自发学习,补上教育的一课。

青少年轻生或非一时冲动 而因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

未来网记者梳理发现,由于心理问题或者与他人之间的矛盾而杀人的极端案例不断冲击人们的神经。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林森浩投毒而不治身亡的消息震惊世人。

据南方周末报道,林森浩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与此同时,林森浩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在网络上习惯使用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评价他人,无论是同学还是公众人物……而这些都被他隐藏起来了。

于是,迥然相异的两面性格在林森浩的内心长期煎熬,难以排遣。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据悉,林森浩看守所里反思自己的行为时,看了不少文学类书籍。在临终遗言中,林森浩推荐家人看《心理控制术》,并希望用他银行卡中剩余的钱购买书籍,“让弟妹及他们的后代多读书,不会差”。

另据北京晨报2018年6月17日消息,一位女大学生“将避孕药磨成粉放在两个室友的饭里”,还在QQ空间炫耀。

“他(林森浩)所指的读书少,是指人文类的心灵滋养类的书比较少,上学期间读的都是与高考有关的书籍。”边玉芳表示,上述青少年发生的极端案例告诉人们,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其实,孩子心理的问题不是突然爆发的,是一个个问题没有被学校和家庭重视,累加到一定程度,遇到某个导火索就爆发了。

“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是要出问题的。”边玉芳担忧地说。很多家长和中小学发现低龄的孩子心理都很健康没有心理问题,但是,这不等于孩子长大后没有心理问题。

边玉芳表示,现在很多大学都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还会发生大学生自杀甚至杀害同学的案例,所以大学要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社会和家长也不要把帐全部算到大学身上,因为许多学生不是上了大学才开始有心理问题,很多问题早就有了,只是被掩盖了,没有发现而已。

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物质满足更需要心理关爱

边玉芳向未来网记者说道,“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打开他们的感官,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美好的东西,有非常值得留恋的东西。当孩子们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美好和极端幸福的的感觉,就不会沉迷于网络,也不会乱购买东西,对抗挫折的能力也会更强。”

在边玉芳看来,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父母没有读懂他们造成的。她所带领的研究中心对网瘾孩子的样本追踪分析也表示,许多孩子无法从父母等身边人身上获得理解感,内心情感难以排遣,所以,只好从网络世界去排解内心的情感和孤寂。

而且,据边玉芳团队的调研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心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差距甚远。

在对学校的调查中,“教师是否知道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一项,有71.4%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而学生认为教师比较了解自己情绪变化原因的比值只有37.2%;在“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调查中,有88.1%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而认为教师了解自己想法的学生只占63.5%。

“教育和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让每日的家庭生活融入教育之思,让家庭教育充满生活之美。”边玉芳说:“我一直强调要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成长需求,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精神需求及生活中的幸福感,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多带孩子一起参与家庭活动,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吃饭、运动、散步、做游戏、看电影、旅行等等。家庭活动会带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边玉芳表示,“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求必应,学习不行就送辅导班或者找家教,但是,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部分,心理上的需要却满足不了。”

青少年心理问题并非只靠心理教师干预就能解决

边玉芳说,“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最终铸就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没错,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为了解决青少年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已经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老师。”

《中小学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要求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各地受条件、学校编制或者心理健康老师的培养等限制,各校的兼职心理健康老师比较多。

然而,在边玉芳看来“青少年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是找根本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不是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老师,学生的教育就可以做好,这是整个社会要共同反思的问题,需要学校所有老师和家长全员努力,改变当前的社会育人环境。”

“如果社会不改变,整个学校教育的环境不改变,社会的成长环境不改变,其他的努力只是细枝末节的修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算把心理健康老师累死,也无法保证每个人不出心理问题。”边玉芳忧心忡忡地说。

边玉芳建议,首先要重新定义成功,鼓励每个人在不同方面取得成功,让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次,改变社会的人才观和用人政策。比如用人单位招聘时不要只盯着重点大学毕业生,企业不要宣传招了多少博士硕士,因为一般的企业岗位并不需要那么多博士、硕士。

再次,全社会宣扬科学的育人理念,家庭也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养育,学校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教育,真正“以孩子为中心”,让学校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改革中高考政策,实施多元评价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奠基,而大学教育让孩子有个性地发展。

最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共育,关注孩子的多方面成长需求,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会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

“从心理学视角看,如果一个人被过度控制,一味被要求服从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那么这个个体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而且会削弱其自立与自律能力。如果别人要求的“应该”他却没有做到,就会导致这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边玉芳补充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2 下午8:57
下一篇 2022-05-12 下午9:02

相关推荐

  • 产后抑郁影响可大可小,简单筛查量表赶快自我评估一下

    没有产后抑郁经历的人,多会觉得这是矫情,无病呻吟,这个社会,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凭什么你就要抑郁了? 其实,在很多国家,产后抑郁已经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产后…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23
  • 夫妻分房感情越来越淡

    夫妻分房感情越来越淡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分房睡觉。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夫妻之间的感情却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 高三孩子焦虑忧郁厌学怎么办

    高三孩子焦虑忧郁厌学怎么办 作为高三家长,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三孩子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忧郁、厌学等问题,给家…

  • 不上学打什么工比较好

    不上学打什么工比较好 对于一些人来说,上学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更愿意通过打工来赚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考虑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 首先,可以考虑一些需要一些技能和经验的工作…

  •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得了网瘾

    男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得了网瘾 男孩子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相信这个问题有很多男孩子都会回答:“足球”、“篮球”、“电子游戏”等等。在这些游戏中,足球和篮球是最常见的,而电子游戏…

  • 网瘾禁小孩子老是玩手机

    网瘾禁小孩子老是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手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瘾。网瘾是指小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对学习和生…

  • 在哪儿都是好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在哪儿都是好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们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对他们的未来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学…

  • 网络成瘾危害大,青少年要注意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占总人数的6%。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病人多集中在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

    2022-05-14
  • 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孩子的大脑发育处于幼儿时期, 3到6岁极为关键, 12岁之前个人观念就会定型。 在后期想改变就非常困难, 特别是情绪这一块, 家长的言传身教最具有影响力。 一家经常吃喝玩乐的家…

  • 对待厌学的孩子怎么办

    对待厌学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厌学是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或者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这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克服厌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