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根源是家庭教育

今年3月,14岁的小韦(化名)离家出走后投河溺亡。患上网瘾后,小韦变得不想读书,玩到兴起便不吃饭,他曾形容“就像抽大烟过瘾,打完游戏就高兴了。”沉迷游戏严重影响了小韦的现实生活,小韦成绩下滑,压力循环累加,终致轻生。小韦的母亲在朋友圈写道:“孩子们要从电子游戏中走出来,虚拟的网络世界将会摧毁你们这一代。”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在我国,青少年网瘾的集中表现是游戏成瘾。早在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就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游戏成瘾的症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无法控制地打电玩 ,“无法控制”的考量因素包括游戏的频率、强度和时长;二是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游戏的时间。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的发布,“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的出台,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再一次引发社会热议。

我国近两成青少年有游戏成瘾风险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我国患上网瘾和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众多。

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8%的青少年每天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标准,我国大约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经有游戏成瘾现象或面临着游戏成瘾的风险。”“网瘾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我国而言,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已经初步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周华珍说。

谈及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表示,“中学阶段的用网习惯,特别是游戏成瘾是导致大学期间学生沉迷网络、影响课业的重要原因。”青少年一旦患上网瘾,可能导致其学习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技能退化、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尤其是游戏成瘾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还与不良情绪、自杀意念有显著相关性。

多方原因导致青少年用网过度

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中青报评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二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

从心理机制上看,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网络的虚拟性让他们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面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无疑是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有的成人尚且沉迷其中,更何况青少年。

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我的生活一直很单调。从初中开始,基本上除了睡觉就是学习。”回顾自己的成长环境,网瘾少年吴涛这样说,“爸爸是语文老师,看重学习,跟我交流不多。上了高中和大学,我们沟通更少了。”

同时,周华珍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更多同伴交往的需求,在学习、生活中更离不开电子产品。这时候,学校、老师和家长主观上的监管相对有所放松,客观上的监管难度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孩子上网、玩游戏的频率和成瘾风险也随之增大。

家庭教育是防治网瘾至关重要的环节

青少年的自制力十分有限,其自身的约束力量对防治网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41.3%青少年尽管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也难以自拔,网瘾的防治往往需要借助外部的监管力量实现。为了改善青少年网瘾现状,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通过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另外,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多个方面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网瘾的原因来看,家庭教育是防治青少年网瘾至关重要的环节。

防治青少年网瘾重在预防,家长以身作则是首要。家长自身沉迷网络会埋下孩子的网瘾祸根。“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发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网”三字文,以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筑起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坚实防线。

青少年使用网络需要家长的监管和引导。家长在合理监管孩子的上网行为之余,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张树辉认为,家长首先要分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学习、交往,还是娱乐、购物?家长既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又要适当监管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引导和管理好孩子使用互联网,是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的方法之一。

对待已经网络上瘾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汪玲华提出了以下建议,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聊天交流,找出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游戏一输就大发脾气,当孩子因为网瘾而做出类似的不良行为时,“家长不要去哄他,也不能跟他对抗,马上批评他会让他情绪更激动,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疏忽他,等他冷静后可以适当的惩罚。”如果孩子的情况长期没有好转,则应该及时求助于医生,在专业机构接受相关治疗。

针对处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网瘾问题,胡健波建议,“对于13、14岁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更需要好好引导。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过分专制。” “不管你成绩好不好,你在我心目中就是最好的孩子”,因网瘾辍学的初中生张杰,在母亲的引导下重拾信心,克服网瘾,如今被4所名校录取。如胡健波所说,让孩子对游戏有正确认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带领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交行为方式,才是帮助叛逆期孩子脱离网瘾的有效方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2 下午5:27
下一篇 2022-05-12 下午5:40

相关推荐

  •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疫情反复,这几天,河南的很多中小学又双叒(ruo)被迫从线下转入线上学习。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和孩子们,母亲节快乐!! 隔着屏幕,戴着耳机的学生们暂时脱离老师的视线;或卧或躺,溜号…

  • 孩子的心理教育比成绩重要(比孩子成绩更重要的是性格和品德)

    孩子的心理教育比成绩重要(比孩子成绩更重要的是性格和品德)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测出了一个孩子的长相竟然对其学习成绩和做人品质有影响。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

  • 初二男孩厌学了怎么办

    初二男孩厌学了怎么办? 在初中阶段,初二男孩是一个关键的年龄段,他们正在开始向青春期迈进,开始对自我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时候,这种认识也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无助,尤其是在学…

  •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模板

    小学心理健康 《学会道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孤单的小熊 1.讲述故事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景色可美了。小草探出了脑袋,小树发出了新芽,花儿绽…

    2022-05-18
  • 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见

    孩子心理健康是家长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有关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见。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

  • 17岁孩子叛逆期厉害,怎么办

    17岁是孩子叛逆期非常厉害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正在经历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的探索,对周围的环境也开始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在这个时…

  • 15岁叛逆期儿子怎么沟通

    15岁正值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然而,对于许多15岁的男孩来说,他们正处于叛逆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变得冲动和自大。作为父母,如何正确地与叛逆期的儿子沟通呢? 1. 建…

  • 读心理健康书籍的读后感2000字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保持平衡、积极、健康的状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最近我读了一本…

  • 初三叛逆期表现

    初三叛逆期:挑战家庭和社会的“叛逆”挑战 随着初三阶段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们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叛逆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同时也开始…

  • 孩子不听话不能打哪个部位

    回家的路上,有一对父子和动妈是一趟地铁。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到站了不下车,好像要坚持去哪里,被他爸爸强硬给拽下车去了! 车门关上后,动妈看到孩子被爸爸打了两下后脑勺,孩子哭得直抽…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