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林,初三学生,性格内向,大缺点没有,就是有时性子急躁,爱发脾气,学习成绩还过得去,但老师反映比较孤僻,不合群,做事缺乏耐心。眼看到了升高中的节骨眼上,林向家长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能接受的要求,不去读书了,在家自学。
【故事二】丰,高一学生,初中学习一般,考高中时,超水平发挥,进了重点中学,着实让父母高兴了一番,但只读了一个学期,便出现了问题。老师反映在学校上课不专心,还经常和同学吵架。对此,丰的回答是,读书没意思,要读也要换个学校。
【故事三】敏,高一学生,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算得上是白领,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敏凡是想要和学习相关的东西,父母一定满足。但如今该买的都买了,敏却对学习没了兴趣,一看书就犯困,平常的笑脸也不见了踪影,“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父母整天为她担心。
【故事四】尤,初二学生,年纪不大,但颇为能干,能够将时下教育体制的弊端一一陈述,当然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读书无用论”,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去做,在家中和父母顶着干,到了学校则和老师、同学过不去。
【故事五】泰,高三学生,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子”,让父母很是欣慰。然而,麻烦来自高二的暑假,作为奖励,泰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迷上了电脑游戏,开始是玩一会再学习,后来是有空就玩,接着是挤时间玩,最后是不玩难过。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五个故事,原因不同,但结果一样,那就是“厌学”。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时,常常有一个最普通的想法,减轻孩子的压力,尽量创造好的环境,只要是他(她)肯学习,满足一些要求。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厌学现象是时下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时髦的“行为问题”。
厌学有着不同的心理根源
林,经过多次咨询后,被考虑为“人际关系紧张”,其实他厌学的真正原因在于总是和老师、同学不能相处,在学校没有乐趣。有这些问题的青少年常常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擅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总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试想,这样的孩子能喜欢学习吗?
丰,问题在于“适应不良”。原来丰在这所重点中学读书失去了过去的那种平常心。过去,在普通中学时,自己不是最差的,老师也常常给予照顾,可如今进了重点中学,反而是成了最差的。老师上课提问,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同学们便举起了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似乎总有那么一点傲慢,这样的环境,丰无论如何也学不下去了。
敏的问题在于“轻性抑郁”,兴趣丧失,经常感到疲乏、失眠、胃口不佳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尤,存在“对立违抗性障碍”,这些孩子没有智力问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却存在社会适应困难,究其原因多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
泰,则是“电脑成瘾行为”,这可是时下的时髦病,这样的孩子往往使用电脑的次数越来越多,试图控制但最终失败,与电脑相关的活动耗时过多,以至于减少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活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