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孩子会面临三个叛逆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叛逆行为。
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那么,就不用苦恼怎么管教了。
第一个叛逆期
2-3岁
两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英语中有个专门的词——Terrible Two,即“可怕的两岁”。
主要有这三大特点:
- 1、“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有自己的小想法,在生活中表现得我行我素,想一出是一出,有着莫名其妙的规则感和固执。
当被家长阻止时,他们会做出各种激烈的反应。
如发脾气,大哭大闹,摔东西,咬人打人……
- 2、自主性增强,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
于2岁孩子而言,探索无异于冒险,因为他们无法区分安全与危险的界限。
但好奇心驱使他们想探索眼前的一切,家长出于安全考虑的阻止,反而会“触怒”孩子,越是对着干。
总之,“不”字当头,你再说就是“一哭二闹”,非得达到目的才罢休。
- 3、处理情绪意识的萌芽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体会到了更多的情绪,比如害羞、妒嫉、恐惧等等,对于让他们苦恼的人或物,他们也会尝试控制。
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能力,还跟不上意识的萌芽速度。
这导致他们常常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强烈的挫败感和恐惧感,让他们变得更黏人,更烦人。
2-3岁属于身心巨变的一个时期,这种改变与压力让孩子变得有些“难缠”。
但父母的有效引导,一定可以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叛逆期。
- 1、家长多点耐心和包容
3岁前的孩子哭闹,是因为需求不被满足而痛苦。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朝孩子发脾气,更不是打骂,而是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要求出格了,可以用严肃的表情来传达你的拒绝,并坚定、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不妥协但关注孩子的举动,适时给予安抚。
这个时候的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爱。
- 2、教孩子表达情绪
不会表达情绪的孩子,有坏情绪只会通过“哭闹”来寻求帮助。
父母可通过情绪卡片,教孩子识别“高兴”“愤怒”等各种情绪;以及通过孩子的表现来帮助孩子“说”出来。
如孩子摔跤哭的时候,你可以问“是因为痛吗?”等等,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当他能识别自己情绪的时候,再来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移情、换位,通过思考自己相似的经验去理解别人,从而产生同理心。
- 3、给孩子简单的选择权
给孩子简单的选择权,让孩子体验自主性的愉悦感。
比如想玩大球还是小球;想先刷牙还是先洗脸;想听故事还是看绘本等等……
- 4、跟孩子交流,给出具体的指示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多和他们交流,跟孩子解释发生着的事,能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以及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环境。
在给孩子下达指令和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时,不用“不许……”句式,可以改成“你可以……”句式。
尽量具体,单一,否则孩子难以接收到你传达的信息。
当你用对方法走进了孩子,孩子也就变得不那么烦人了。
第二个叛逆期
7-9岁
相比幼儿,刚刚跨入小学阶段的他们,心智发展更进一步,自尊心越来越强,渴望自己做主,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主,心里住着“小大人”。
实际上心智稚嫩,思考问题片面固执,不会预估后果,常常任性而为,我行我素。
如贪玩、赖床、做作业拖拉、爱对着干、顶嘴唱反调、故意惹祸……
这些让大人头疼的行为,都是他们逆反心理的常见表现。
还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父母的话不再那么权威,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博取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以及肯定。
就像一个妈妈曾抱怨的那样:
“平时我让孩子做什么,他不是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就是要跟你讲条件,一点也不配合。
但老师的话就像圣旨,比什么都管用,他都不用我们提醒,自觉地就照老师说的做了。”
孩子宁愿听老师的话,也不听日夜照料他的父母的话,作为一个家长,真的会感到伤心和难过。
有段时间,我也感到很迷惑,为什么孩子会格外听老师的话?
后来向一位心理学朋友咨询后才明白,原因有三。
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的倾向性所致;
二是老师传授知识,孩子有强烈的崇拜心;
三是家长长期以来对子女的错误教育方法,如粗暴对待、宠溺对待……
前两者,我们无法干预,但我们可以做出改变,只要孩子认可你的教育方式,那么你的教育效果绝对会事半功倍。
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 1、把他当“小大人”对待
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人儿,学会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对待。
有事可以询问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哪怕孩子的答案很稚嫩,最后你根本不会采用,但你可以给出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一来,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大人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二来,满足他们的成长心理需求,更有利于亲子沟通。
- 2、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孩子渴望能自我做主,给孩子有限的自由,恰恰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赶紧写作业,不一定需要催和吼,你完全可以跟孩子说:做完作业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他可以自由安排。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内驱力会更足。
- 3、能讲道理的绝不动手
打骂教育,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当众批评或责骂,会让孩子很没面子很受挫,负面情绪增加,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形成消极、自卑、讨好的人格。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请先冷静,深吸一口气,数10秒钟再说话,愤怒会让人冲动,控制人的心智,导致问题更加复杂,难以解决。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理智的家长,而不是情绪化的家长。
第三次叛逆期
12-15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青春期年龄范围是10-19岁,高中阶段属于青春期后期。
为什么单把12-15岁拎出来?因为这个年龄段恰巧是初中阶段,是叛逆期的巅峰时刻。
这个时候的他们:
自我意识增强,既独立又依赖;
变得大胆、勇敢,追求个性,关注自我;
注重打扮自己,表现自己,吸引异性注意力;
敏感,有逆反心理,很多话不爱同家长说;
喜欢成群结伴,易受同龄人影响;
情绪波动大,呈现两极性(如强烈与温和、稳定与冲动、自尊与自卑等)。
最大的特点,就是冲动不理性,犹如一匹野马,你越想拴住他们,他们越是狂奔。
前段时间,就有一条热搜新闻。
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责骂“不好好学习,就别回这个家了”,加上父亲总是拿自己跟别的孩子比。
冲动的孩子越想越气,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吓得全家赶快报了警。
虽然孩子最后找回来了,但父亲还是心有余悸,表示都不知道该怎么管了,生怕又离家出走。
敏感叛逆的青春期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你打他骂他,他只知道哭,现在他腿硬了,一言不合就能离家出走,甚至去死。
面对处在叛逆巅峰时刻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 1、学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在乎和尊重
- 2、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 3、为他好的话,认真说一两次就够了,少唠叨
- 4、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少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 5、在跟孩子谈论异性朋友时,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
- 6、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
- 7、学会跟孩子道歉,放下家长的面子,赢回的是孩子的心
- 8、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顾好自己,给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教育,而不是约束教育,约束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而尊重会让孩子更加懂得自我约束。
总之,叛逆期的孩子,不管哪个阶段,强行管教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管教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 END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